呂丹丹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也應該順應新的潮流更新模式。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只有提高了學生的接受程度,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適應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根據教改后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實情,制訂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全新模式,為教師如何利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效率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新模式;運算能力
就目前的總體情況來說,小學數學課堂仍然存在許多弊端。老師單方面的灌輸知識,卻忽略了學生的應用程度,以至于學生用起來不自如,造成了學與用的矛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小學數學教師同時還肩負著啟蒙學生數學思想、養成數學素養、掌握數學與實際應用技能的重任。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是最容易形成數學技能的,因此,設計合適而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素養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著重注意教學模式的科學設計,從而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與理解更深入,課堂效率也隨之提升。以下是我經過總結后設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全新模式的三個方案,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同行提供參考價值。
一、重視運算能力,夯實加固基礎
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做題與考試運用工具的重中之重。常常有家長反饋自己的孩子明明會做題,卻總是粗心,出現了計算錯誤。而這種問題一般都是被忽略過去的。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小問題,反而相當嚴重。計算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本能力,若計算能力不過關,會做再難的題也不得要領。老師與家長應該共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不能眼高手低著手讓孩子攻克難題與偏題,卻忽略了基本,這是萬萬不可以的。老師應該經常為學生制訂口算、心算訓練計劃,讓學生從小經過大量的口算心算題后鍛煉出過人的計算能力。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考試中便能為計算省去不少時間,有更多的精力攻克其他類型的題目,在起跑線上就遙遙領先于其他學生。
二、分組興趣教學,互助合作共進
小學生的能力也存在高低差異,老師應該及時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分組。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比較遲鈍,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好意思問,就一筆帶過,這樣就導致落后的學生往往失去了對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從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學困生。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共同分析,讓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給理解能力稍弱的同學課前課后指導討論。互助性練習不僅能加快課堂進度,統一學生的知識接受水平,而且優生在幫助別人訂正時也再一次對所學內容進行了學習,有助于他們對舊知識的鞏固與復習。層次化糾錯可以培養學生的互助意識與團隊意識,這與最新提出的探究性學習達到了異曲同工的妙處,通過互助式教學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在數學學習方面領先于他人,而且培養出的互助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也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對數學的興趣十分重要,所以要進行分組教學,讓學生共同合作從而感悟學習的樂趣。
老師也應該適當地鼓勵學生。數學學習本來就比較偏難,學習過程中難免存在許多難點。而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弱,因此會產生對數學的厭惡與恐懼心理,這種心理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會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善于鼓勵學生,只有學生自信起來才能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教學質量與進度也能隨之提升。教師還可以適當準備些小禮品來獎勵有進步的學生,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也應該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這樣陟罰臧否的措施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加強讀題能力,及時總結錯題
小學數學題庫中,應用題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有些冗長復雜的題目會對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造成不少困擾,有很多學生往往因為讀不懂題或者讀錯了題而失分。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讀題能力。學生在平時遇到錯題后,很少能夠做到積累。另一方面,學生在做錯題后很少有記錄下來的習慣,所以教師就要讓學生在學習壓力較小與學習時間充裕的小學階段就開始養成積累錯題的好習慣。量變可以引起質變,只要平時的積累量夠了,學生在考試中才能運用自如,遇到難題也能如魚得水,觸類旁通。因此,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個性化錯題題庫,積累的錯題都是平時自己練習中遇到的,并在空閑的時間經常翻出來復習鞏固,一段時間過后學生必定會受益匪淺。
教師在學校對學生的監管力度與管理還是有限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也參與對學生的監管中。只有家校合作,才能雙面監督學生走向正軌,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行為,才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固厚實的基礎。本文只是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大致芻議了小學數學課堂全新的模式。更多的方針與策略需要廣大教育教學同行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共同總結、共同應用。望這幾條方針能對讀者們有所啟示,并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李幼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