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位榮
摘 要:新時期學生的學習是全面綜合發(fā)展的學習,在學習中要實現學生各種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課本上的知識,把相關的數學知識牢記于心,更應該具備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的應用題就是學生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體現。但是應用題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的能力和數學的運算能力,哪方面稍加欠缺都會影響數學應用題的解答。基于此,就小學應用題教學進行研究,希望能給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不論是從小學數學課本還是小學數學的各種練習和試卷上應用題的比例來看,數學應用題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較大的,可見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數學應用題更是學生數學綜合知識的有力體現,相信廣大的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意識到了數學應用題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又是很多數學教育者普遍頭疼的問題。小學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學生的參與性不是很高。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學生,一看到應用題就感到頭疼,在做試卷和練習時,應用題下面總是一片空白。可以從學生那一片片應用題后的空白看出學生對應用題的束手無策和無奈。對應用題感到困難的學生,應用題對它們來說,不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而是一種會讓他們產生心理負擔的學習內容。
二、小學數學教學應對策略
作為小學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學習的情況。找到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提高學生數學參與度,找到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當中,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筆者認為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1.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對應用題進行學習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仔細理解題目、做題、答題等。要想做好應用題,首先學生要學會理解題目的意思,再來做題,然后答題。做應用題叫解答,就好似要先有解的過程,還不能少了答的過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做題的方法激起做應用題的步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這是成功解出應用題的關鍵。可以說小學應用題的成功解答始于良好的做題習慣,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良好做題習慣的培養(yǎng)。
2.幫助學生正確有效地審題
有效審題是成功解題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有效地審題。審題能力就是對題目理解與把握的能力。成功的審題是成功解題的第一步,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的方向將決定他們采用何種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正確的理解題目能讓學生的解題思路剛好與題目相符合,順利解出應用題,錯誤的理解將讓學生的解答完全是在做無用功。這也是很多學生容易對應用題失去信心的原因,稍不注意就滿門皆輸,長此以往學生對應用題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從審題這一源頭性的因素抓起,先教會學生審題。第一,培養(yǎng)學生逐字逐句理解題目意思的能力。如,AB兩地之間的距離是1226千米,一列貨車與一列客車相向而行,貨車的速度72千米每小時,比客車快,貨車和客車經過多少小時在途中相遇?當學生拿到題目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頭到尾把題目讀一遍,重點看看最后的問題要求是什么,本題的問題為:“貨車和客車經過多少小時在途中相遇?”通過“多少小時”這幾個字,我們初步知道是求時間。根據學過的公式“時間=路程÷時間”,去題目中找到相關的行程因素,路程為1226千米是毫無疑問的,關鍵是要找到速度,因為是相向而行,所以要求速度和,貨車的速度已經知道,只要求出客車的速度即可。根據題目中的“貨車的速度72千米每小時,比客車快”可以求出客車的速度,最后根據“時間=路程÷速度和”算出相遇的時間。像這樣形成問題的題目,教師還可以采用畫線段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先畫出線段圖,這樣也是最直觀的理解方式。
3.提高應用題學習中學生的參與度
數學活動是高度思維的活動,在數學的學習中不只是純粹的記憶性學習,更多是思維性的學習,可以說數學的活動就是思維的活動。由于對外界事物接受的程度和理解有所不同,對同一知識點的學習有的學生快些,有的則慢些。所以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對應用題感到困難的同學進行輔導。教師對還不能掌握的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可以給已經接受了的學生布置與他們思維水平相適應的題目,讓他們去思考,去解答。例如,做一個800克的面包,需要面粉、肉松和糖的比是3∶2∶1,面粉、肉松和糖各需多少克?像這樣的數學應用題在相關章節(jié)里屬于較簡單的題目,教師可以用這樣稍微簡單且與生活實際相接軌的題目給基礎稍差的學生練習,并給他們講解。多做這樣相對較容易的題目,讓學生樹立起做數學應用題的信心,當學生已經樹立起解答應用題的信心,教師再適當增加難度,讓他們在經過思考之后成功作答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數學應用題產生興趣。
小學數學對學生來說是需要各種綜合能力共同參與的情況下才能完成的,教師要先找到讓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具體原因,施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習慣入手,教會學生審題,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最終實現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麗平,胡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8).
[2]王成平.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