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
摘 要:數學是一門實用性的科學,對于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種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卻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回歸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指導數學學習,尤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小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對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具體措施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能給予相關工作者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具體措施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的特點,小學生剛剛接觸文化知識的學習,對于數字型和符號性的知識表現出了接受能力較低的現象,數學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學習難點,但數學教育又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因此必須要加強小學數學的教學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近年來,生活化教學在數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產生了實際的教學成果。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
小學生對于生活和學習還處于懵懂的情形,對于知識存在渴望和好奇的心理,只要進行學習興趣的激發,就能夠實現教學實施。小學生的性格比較好動,對周邊的事物容易產生聯想,對游戲性的課程設計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中,要多進行互動,利用生活場景的介紹和演練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加減法的運算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123木頭人的游戲方式,進行加減數學運算的鞏固學習。學生可以站成一排,聽從教師的指令進行跑步比賽,在教師停止指令響起時學生要停止跑步,并做好每個學生的標記。教師可以教導學生拿著卷尺測量自己的奔跑距離,通過目測和加減運算,計算出誰跑的距離最快,第一名與第二名相差多遠的距離等問題的回答,在此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問,并進行搶答和談論回答。通過游戲與知識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運用生活化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還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二、描述生活情境,培養數學知識的掌握
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中,利用游戲與教學知識進行教學安排的機會較少,由于教學進度的安排,使得此種教學方式不能夠較多運用,因此可以進行生活化意境的描述來培養學習能力。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只要所講述的生活化意境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就能夠得到較大的利用優勢。例如,在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是由于符號的混淆,不能夠區別實際數據的大小情況,死記硬背和通過大量的知識計算不是很好的教學途徑,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學的逆反心理。教師可以聯想到大魚吃小魚的生活情形,開口大(魚嘴大)的方向就是數字較大的方向,反之數字較小,會被較大的數字比下去,甚至會被“吃掉”。通過親近學生實際的情景介紹,很容易讓小學生掌握難懂的較學符號,對于教學研究的意義,學生也能夠理解。這種善于聯想的教學思路能夠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一定會進行主動的聯想,創造出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數學概念性問題的理解。
三、生活化講述教學語言與例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計算與名詞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盡量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對數學名詞進行描述,使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同樣舉例在進行大于號與小于號教學時,可將大于號和小于號編成一段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學生可以通過對順口溜的理解,簡單地區分出大于號與小于號的含義。又比如將數字的大小比較說成“為數字排隊”等,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下能夠對數字大小排序進行更直觀理解。其次,還可在數學的加減法教學時,通過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題,教會學生數學運算。例如,“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糖果,已經給15位同學分發了糖果,還有8位同學沒有領到糖果,那么請問這個班級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媽媽給哥哥和弟弟分別買了10支鉛筆,每只鉛筆0.5元,那么媽媽買鉛筆總共花了多少錢?”這種生活化的訓練例題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通過將例題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變得生動,學生在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行為中對數學更易于接受與理解,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小學教學作為基礎文化知識的啟蒙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在小學完成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智力的開發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都是在小學教育中引導的。因此,必須加強小學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對生活化教學進行重視和可行性實踐,總結教學經驗,通過生活化場景的描述和課堂游戲等方式,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數學教育中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周偉紅.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11).
[2]劉昌平.對小學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5(6).
[3]王榮蘭.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2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