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丁海東
摘 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分別對實驗班采用情景教學法,控制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對兩個班分別進行實驗前測、中測和后測來驗證情景教學法是否比傳統的教學法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實驗后采用調查問卷考查學生是否通過情景教學法掌握其它的的閱讀策略。并通過訪談調查實驗班學生對情景教學法的態度如何。實驗結果表明,情景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并從中掌握一些閱讀策略。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閱讀測試;問卷調查;訪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10-03
情景教學法也叫視聽教學法,它是一種結合視覺和聽覺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以情景為中心,充分利用手勢、圖片、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具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簡單來講,情景教學法就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有意采取一些措施為學生創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環境。
一、閱讀教學實驗過程
1、實驗對象
該實驗對象是來自康平縣張強中學八年五班和六班的兩班學生。其中,五班為控制班30人,六班為實驗31人。
2、實驗方法
運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實驗法。采用2013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實驗過程中分別對兩個班進行閱讀測試。并在實驗后對兩個班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獲得實驗數據。
3、實驗過程
(1)實驗前測、中測、后測
筆者在實驗初(2015.3),實驗過程中(2015.11),實驗后(2016.6)分別對兩個班進行前、中、后測。并用SPSS軟件對成績進行分析。
(2)調查問卷、訪談
2016年6月中旬,筆者在兩個班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和訪談。內容包括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方法或策略及態度。并通過SPSS軟件分析數據。
(3)實驗教學實施
本實驗將從2015年3月持續到2016年6月,共計36周。實驗班和控制班都是由筆者授課,采用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學方法。實驗班將采用情景教學法,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教學階段。控制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法。
二、實驗數據分析
1、兩班實驗前測結果分析
從表2.1-1中,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在前測中幾乎是相同的,實驗班22.58分,控制班22.67分。然而,僅從平均分上不能完全說明兩個班有相同的水平。獨立樣本T檢驗是對兩樣本平均數差別的顯著性進行檢驗。從表2.1-2中,F值(方差齊性檢驗)=0.03,Sig.值(方差齊性檢驗的顯著性概率)=0.957>0.05, t值=-0.039,這說明實驗班和控制班方差相等。此外,差值的95%置信區間中包括0,也就是我們有95%的把握說明兩班成績無顯著性差異。數據結果表明,在教學實驗開始前,兩班受試者有相同的閱讀水平,這為實驗的進行提供了可行性。
2、兩班實驗中測結果分析
從表2.2-1中,實驗班平均分為25.16,控制班平均分為21.60,實驗班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出3.56。可以看出經過24周的學習,實驗班的成績略好一些。從表2.2-2中,F=0.521,Sig.=0.473>0.05, 差值的 95% 置信區間中包含0,說明兩班成績無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成績無明顯差異。
3、兩班實驗后測結果分析
從表2.3-1中,實驗班比控制班平均分高出10.04分,說明在實驗結束后,實驗班的平均分明顯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從表2.3-2中,F=8.768,Sig.=0.04<0.05, 此外,在差值的 95% 置信區間中不包含0,說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成績存在明顯差異,此差異歸于不同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4、實驗班前后測結果分析
表2.4-1描述了實驗班的前后測,實驗班后測比前測成績高出10.39分,說明實驗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此外,后測的標準差5.437低于前測的標準差8.902,后測的均值標準誤.977也低于前測的均值標準誤1.599,數據展示了實驗班后測的標準差和均值的標準誤都低于前測。表2.4-2,配對樣本T檢驗中Sig(雙側)值=0.00<0.05, 并且差值的95%置信區間中不包含0,說明實驗班的前后測存在顯著性差異。
5、控制班前后測結果分析(無明顯差異)
表2.5-1的數據顯示,控制班后測的平均分為22.93,前測的平均分為22.67,通過兩年的教學,控制班后測的平均分僅比前測的平均分高出一點點。表2.5-2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來比較控制班前測和后測的平均分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根據數據,Sig.(雙側)=.696>0.05, 它表明控制班的前后測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通過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數據分析,實驗班在情景教學法的指導下英語閱讀水平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控制班中,學生的成績并沒有明顯提高。因此,實驗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明顯優于控制班的閱讀能力。
6、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實驗結束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受試者都會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其目的是檢驗基于情景教學法下的實驗班是否比傳統教學法指導下的控制班的受試者有更強的學習動機,掌握更多的閱讀策略和更積極的態度。問卷中每道問題都有A、B、C、D四個選項。四個選項的分值分別為4、3、2、1或1、2、3、4。如果選項對于閱讀學習是積極因素,那么四個選項的評分級別4、3、2、1。反之,則為1、2、3、4。如果受試者得到的分數越高,表明他已經獲得了更強的學習動機、更多的學習策略和更加積極的態度。問卷中共有18道題,有14道問題中的選項關于閱讀學習是積極因素,四個選項的評分分別為4、3、2、1,另4道題問題的選項是消極因素,評分為1、2、3、4。為了方便比較,18道題被分為三類。1至4題考查學習動機,5至9題考查閱讀策略,10至18題檢查對閱讀的態度。
該數據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調查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是否對這三種類別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2.6-1分別比較了兩個班的動機和興趣、閱讀方法或策略、閱讀態度。在動機方面,實驗班平均分12.1,控制班9.5。實驗班平均分高于其控制班。從閱讀策略上看,實驗班平均分16.35,控制班11.87。數據表明實驗班比控制班獲得了更多的閱讀策略。對于態度,實驗班平均分(30.23)明顯高于控制班(21.20),這表明兩個班對于英語閱讀持有不同的態度。以上數據顯示,在這三個類別中,實驗班的平均分都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然而,僅從平均分不能完全展示實驗班和控制班存在顯著性差異。所以,筆者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分析數據結果。從表2.6-2中,我們可以看到Sig.(雙側)值分別是0.000,0.000,0.000都小于0.05。此外,在差值的95%置信區間中不包括0。這兩點表明兩個班存在動機、閱讀策略和態度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經過兩年的實驗,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實驗班和控制班在閱讀學習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班的受試者比其控制班有更強的學習動機,獲得更多的閱讀策略和更積極的態度。
三、訪談分析
訪談是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在訪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像朋友一樣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下呈現的是一些典型的訪談記錄。
學生1(控制班):我不喜歡英語閱讀,我的閱讀理解不好。我不太注重英語閱讀和口語,只關注語法。所以,我不知道怎樣學習閱讀。這學期,我開始注重閱讀學習,我感覺自己的水平比以前好,但是有的時候我不喜歡在課上用英語回答問題。當老師問我問題時,我害怕其他同學嘲笑我的口語。
學生2(控制班):對于英語閱讀,我既不喜歡它,也不討厭它。我的英語閱讀理解分數一般。這學期,我想更加注重英語閱讀的學習并提高我的分數。但是,不管我多么努力的學習,我的分數并沒有改變多少。我不知道怎樣學習英語閱讀,之前也沒聽過閱讀策略。
學生3(控制班):我喜歡英語閱讀,經過這一年半的學習,我仍然喜歡閱讀英語文章,我對英國文化很感興趣,我讀英語文章,喜歡從頭讀到尾。遇到不會的詞我會把它劃下來,然后繼續讀,再查詞典把不會的詞翻譯出來。遇到不會發音的單詞,我很少去看音標,只記漢語意思。
學生4(實驗班):在過去,我認為英語閱讀是非常令人討厭的課,我真的不喜歡英語閱讀課。但是這學期,我們的閱讀課課堂教學改變了,我的態度也改變了。老師設定了教學情境之后,我們被給予些任務。這些任務都非常有趣,我能理解我所讀的內容,因此,我在課堂上變得更自信并喜歡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我現在喜歡英語閱讀課。
學生5(實驗班):我非常喜歡英語閱讀,我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很好。這學期的課堂上,老師在閱讀前設立了一些情景,所以一些形象首先進入我的腦海中,當我閱讀的時候,我會猜在那種情境下會發生什么。當我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我總是先看問題,然后猜測在閱讀理解中會發生什么事情。當我和其他同學合作的時候,我能找到我的錯誤并改正它。有時候,其他人的想法真的很合理并且他們能找到更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在情景閱讀課上,我體驗了很多并學到了許多。
學生6(實驗班):我以前對英語閱讀課的態度一般。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尤其是老師設立了一些情景之后,我對學習英語閱讀充滿了興趣。我以前做閱讀題,習慣先看一遍文章后答題。現在我學會了使用略讀,尋讀,精讀法在原文中尋找答案。遇到不會的詞,我會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這三個閱讀方法使我提高了閱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