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珍
摘 要:新課程把科學探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貫穿在化學學習的全過程。它涉及到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在化學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化學教學;探究能力;科學方法;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59-01
新課標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這一要求拓展了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維度,更加注重了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新課程教學中,高中化學不僅僅高考必考的一個學科,更重要的是,它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思維的一個學科。探究能力是化學學科需要著力培養的基本能力。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深入理解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不斷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打破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接受模式和練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從中解脫出來以期達到在化學課堂中發展學生的綜合智能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探究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學科知識內涵,創造生動課堂,盡可能通過知識的拓展和聯系,把教材知識講透講活,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多采多姿的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世界,對自己感興趣的化學知識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從而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比如,在制取乙烯的演示實驗時,學生通過思考就會提出問題,諸如燒瓶內的殘留物為什么變黑,是否有新的黑色物質生成?教師就要抓住這個課堂生成的機會順勢啟發:必定會生成新的物質,那么會生成什么物質呢?為什么有這種物質生成?是否會產生影響乙烯純度的物質?怎樣用實驗論證?一些列問題的提出勢必會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由學生設計方案,并提供實驗條件讓大家來驗證。這樣就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整個課堂由學生的聽講引申到學生的思考,由思考延伸到探究,由探究拓展到了展示。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會把學生的思維牢牢地抓住,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得以提高,探究興趣也會逐漸濃厚。
二、運用科學方法,培養學生探究思維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方法是人們探索解決問題與構造發展科學體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也是促進學生發展,利于學生終生學習的“漁”。教師要拓寬思維,通過多層次的設置,營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情景,制造探究契機。任何一堂成功的化學課都不是用一種方式打到底,成功的化學教師必然會通過自身思維的拓展,博采眾家之長,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根據知識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以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激發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這個教學規律,運用多種教學技巧連續不斷地啟發學生積極的探究思維,促使學生真正主動地“跳起來”而不斷地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置教學環節,創設多種多樣、靈活生動的教學情境,營造質疑思考的探究氛圍。在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科學方法:在問題階段,主要有觀察現象、發現問題的方法;在假設階段,主要有推理、形成假說的方法;在檢驗階段,主要有實驗設計、觀察和實驗、收集和處理信息、歸納、演繹和數學等資料整理的方法等;在結論階段,主要有建立、檢驗和論證結論的方法,表達和交流的方法等。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問題,有的教師善于設置問題,卻不善于引導、拓展,有的教師缺乏總結、評價、拓展、提升能力。盡管教師講得精彩,但是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恰如其分的評價,勢必會傷害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拓展、延伸也必然導致學生學習淺嘗輒止,難以激活其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
因此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煉教學內容中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學設計中予以滲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的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
三、通過化學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學習化學,實現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灌輸的大量權威性事實和結論,而對這些事實和結論的產生與發展并不大了解。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新課程化學教材,沒有嚴格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再單列學生實驗,而把實驗內容與化學知識緊密配合。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能讓學生親自體驗大多數的實驗,對于學生難以完成或有一定危險,對環境有影響的實驗,如濃硫酸的稀釋,硫的燃燒等實驗由教師來演示。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了多動手、動腦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思考歸納總結等能力。
現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結果的過程。所以教學中改進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先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在老師引導下,積極思考,分析討論作出合理的解釋和結論,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通過實驗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且能夠發展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能力。
總之,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在化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更重要是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只有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把知識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