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冬梅
摘 要: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關鍵詞:綜合實踐;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70-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擔負著人類文明傳遞、民族興旺的重任。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每一名優秀的教師都應該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信息技術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學生構建起了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臺。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但現在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綜合實踐課的效益。因此,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1、設計者:通過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2、導學者:(1)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3)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興趣;(4)身體力行,為學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師生間相互交流、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既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可在合作的環境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4、評價者:教師可通過評價對學生具有導向、激勵作用,幫助學生確定努力方向,通過學生的自控,實現學習目標。這對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競爭”者:通過網絡環境給教師學生一個平等的學習和展示的氛圍,建立了師生間的平等關系,使師生的作品或成果在這種和諧的環境中平等“競爭”,既促進教師終生學習的意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形成“師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如在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學科整合研究課――《汪清紅色記憶》老師充分地尊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上課時老師讓學生根據綜合實踐課的課題《踏尋家鄉紅色足跡》的主題,結合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匯報自己小組想研究的方向:有的同學想研究汪清的紅色旅游路線,有的同學想了解汪清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有的同學想要了解汪清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的同學想要了解汪清縣羅子溝鎮的紅色遺址……接著學生到老師推薦的網站“汪清英烈網”和“汪清旅游”網“紅色旅游”部分內容中去搜集有關資料。此時,你可以看到全班同學都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了學習主人。匯報時,更是豐富多彩,學生不但搜集了大量的圖片、文字資料,而且還制作了Word文檔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了作品,而且學生們的作品深深的感動了所有聽課的老師。這次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在互聯網搜索的技巧,而且還實現了內容目標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這一情感目標,產生了平日課堂無法達到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角色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要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即教師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是教師工作的前提條件。作為參與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的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需求,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
二、教師更要做學習的指導者
即對學生研究思路的指導,研究方法的指導、信息資料來源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條件。教師在指導時應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給予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當學生的探究獲得某種成功時,教師應給予表揚,當學生處于困惑時,當學生的某種強烈愿望未能實現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引導和鼓勵。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時,應盡量讓學生的成功多于失敗。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培養他們對成功經驗的重視;失敗時不輕易責怪學生,幫助他們分析、查找原因,積累經驗。
三、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
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學生的自控能力的差異和工作側重點的不同而會出現不同的困難、問題,在小組研究中還會發生各種意見分歧和情緒波動,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協調工作。
如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看計算機中的一些硬件設備或圖片等,增強形象記憶;通過看書自學,教師適時點撥,培養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通過看網絡,教會他們查找、收集、加工、存儲信息,培養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當然,這樣做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的作品能夠在全班、全校,甚至在網絡上展現,給學生以自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計算機競賽,培養他們從小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成就感,從而更好地適應這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
四、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研究性學習的出現,是教師已不能單獨地駕馭對學生在知識、方法、技術方面的所有工作,因此教師要保持他們的競爭力,就必須與自己的同事----學生合作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沒有教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活動的組織、內容的選擇,甚至有些活動在實際操作上,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輔導。教師對落實本課程,提高活動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只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拓者
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在時間、空間上的開放,與學生周圍社會和社區的密切聯系,要求尋找、發現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是這些教育教學資源和材料的主要發現者。這就意味著教科書只是教師組織活動時的一個參考,教師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創設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不要受教科書的框架的約束。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要重視活動的自主性,鼓勵形式多樣性。
總之,只有教師的角色首先轉變,才會使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轉變,才能夠使同學們的學習更加愉快,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