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連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擺脫機械沉悶、純形式化的模式,走向生活,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再現數學的基本過程,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必將成為每一個孩子陶醉的樂土,我們的數學教育必將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90-01
數學學科,作為思維體操學科,講究嚴謹的邏輯,更需要探索和創造。我再在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我將努力達到“時時有創造,處處有創造,人人有創造。”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將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可見要讓學生實行“再創造”,必須徹底改變傳統數學課堂中老師教學生聽、老師講學生練的被動學習狀況,應該在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成功地發現或創造數學,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片斷實錄三:從有趣的魔術中創造神奇的分數。
課前,每位學生準備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圖1、圖2略)。
師:這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分數友。下面我們玩個小魔術,看誰能從我們準備的正方形(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上圖1、圖2)中找到新的分數朋友?
生1:把這個小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陰影部分是它的4/9,空白部分是它的5/9。
2:把這個大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陰影部分是它的4/16,空白部分是它的12/16。
生3:把這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大圖形,把它平均分成25份,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8/25,空白部分占17/25。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擺一擺,找一找,還能發現新的分數朋友嗎?
(教室里一片靜,學生們開始擺弄手里的兩個正方形細琢磨起來。)
生4(演示圖3略):老師,我可以把兩個正方形部分重疊,得到一個新的圖形,陰部分占它的6/19,空白部分占它的13/19。
生5:對!我也想到了用重疊法,得出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4/16。
生6:我也找到了新的分數朋友6/23和17/23。
生7:還有7/24和17/24。
(學生們邊操作,邊興奮地訴說著自己發現。)
師:同學們發現了那么多的分數朋友,真有本事!你還與眾不同的方法創造新分數嗎?
生8(演示圖5略):老師,我這樣拼,陰影部分應該占整個圖形的5/16吧!
師:你的直覺真靈敏
生9(演示圖4略):小正方形反面是空白的,我把大正方形正面和小方形反面拼起來,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4/17。
生10(立刻反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17份,其中的4份才是整個圖形的4/17,你現在又沒有平均分!
生11:對!我覺得應該是4/25。
師(露出驚訝的目光):為什么?
生11:應該把小正方形也平均分成9份,那么整個新圖形就平均分成了25份,陰影部分不是占4/25嘛!
(教室里掌聲響起。)
生12:我還有的發現。我把我和同桌的兩個小正方形看作兩個餅,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大餅,陰影部分占整個大餅的8/18,如果我把它們上下重疊起來,陰影部分占整個大餅的4/9,所以我猜想分數8/18和4/9相等吧!
師:咳!你真的像數學家一樣了不起啊!
生13:假如我把全班60名同學的所有正方形看作地磚,用來鋪地面,那么陰影部分占鋪成的整個地面的480/1500。
師:你的想像真豐富!
……
師:分數真奇妙啊!小小的兩個正方形竟然可以創造出那么多有趣的分數,看分數的學問還真不小呢!
這一教學片斷是對分數認識的鞏固、深化與拓展。我一改傳統教學反復機械地進行題海訓練的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中創造數學。
一、情境開放,萌發創新意識
創造需要心靈的放松。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松的學習環境,對認知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散、強化的功能。因此,我以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為道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形式,創設了一個民主、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的狀態下,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形式開放,激活創新思維
富有“動態生成”的課堂是課堂教學改革想努力達到的境界。一個真實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積極有效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努力開放教學形式,凸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找新的分數朋友”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以用嘗試猜測、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解決問題,可以用想像、猜想、直覺、頓悟等方法另辟蹊徑。讓每一位學生在數學大舞臺上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時時流露。如學生從兩個正方形中找到了4/9、4/16、8/25等分數后,一位學生用重疊法創造出了新分數6/19和13/19,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發現激活了全班同學的創新思維,大家的思維亮點聚集在一起發揮,智慧匯攏到一處碰撞,從而推動了數學課堂走向豐富、鮮活與深刻,4/16、6/23、7/24等新的分數在學生心中跳了出來……可喜的是學生們沒有停留在這個思維層面上,又有了新的發現,他們在透徹理解分數含義后,利用兩種不同正方形的正反面創造了新的分數4/25。更有甚者,一位學生利用兩個大正方形,通過鋪開與重疊兩種不同擺法,大膽地提出8/18與4/9相等的猜想。整個教學片斷異彩紛呈,每個學生都達到了“既竭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從而使每個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等不斷得到提升和超越,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擺脫機械沉悶、純形式化的模式,走向生活,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再現數學的基本過程,再現數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必將成為每一個孩子陶醉的樂土,我們的數學教育必將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