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本文首先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容進行了基本概述,接著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所在。最后,針對于此,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66-02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持續不斷推行,教育的各個領域都不可避免的面臨著諸多的機遇和挑戰。在這股改革的春風中,原先很多傳統且不合時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該逐漸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中教學生活化就是代表思想之一。在原先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與實際相差甚遠,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對于他們的實際生活起到不丁點的輔助作用。因此,新形勢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是每個業界人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概述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指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驗,將一些教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相互結合。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出發點,逐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善于發現,進而提升學生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性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所在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才的競爭變得日益強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規定,數學課程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將一些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用相應的數學模型來進行解釋和應用。因此,數學教學生活化應該從小學階段就打下堅持的基礎,之后將教學和生活實踐進行相互結合之后,學生才能逐漸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世紀人才。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數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很多錯誤的觀點,他們認為數學與生活毫無關系,不能真正服務于生活。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從原始社會開始,數學就與人們的生活產生著息息相關的關系,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發展,那些原本簡單的數學元素逐漸形成成為現代數學。當下,科技高度發展,人們對于數學的依賴程度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一個人是否具備相應的數學素質也成為了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因此,數學教學要想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相連,只有具備了相應的聯系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運用數學的過程中改善社會,造福人類。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緊貼教學內容,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針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十分有利于其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內容。小學生年齡較小,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弱。本該是活潑好動的年齡,要他們坐到教室里安安靜靜的聽教師講那些枯燥的計算公式無疑是讓他們非常“難受”的事情。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緊貼教學的實際內容,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原先對于數學學習的抵觸感也會逐漸消失。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首先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挑選相應的同學分別來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扮演顧客的同學持有五角或者是一元的人民幣,并準備用這些人民幣購買文具。通過這種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的營造,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原來可以距離自己的生活如此之近,原本弱弱的興趣也慢慢被激發出來。同時,通過這種生活化情境的模擬,學生對于人民幣的認識也變得十分清晰明了。
2、讓教學內容更好的與生活進行融合。縱觀小學數學的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的教學內容都顯得十分的抽象和標準,與生活的結合點少之又少。試想一下,天天面對這樣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怎么可能變得高漲。因此,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將教學的內容與生活進行緊密結合,讓學生與數學之間的隔膜逐漸消失。
例如,教師在進行“數的大小”這一章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張登山隊員的集體合照。在引導學生看完這張照片之后,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剛剛展示的照片上一共有幾個人?”、“他們在做什么?”。學生看完照片后紛紛表示他們在爬山。接著教師有繼續追問:“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座山的具體高度?”。學生們一看到是登山這種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回答也變得十分熱烈,都開始議論紛紛的猜測起這座山的高度。此時,教師分別將我國五岳名山的高度展示在多媒體上,并告訴學生今天照片上展示的這座山是五岳之首。此時,關于比較數字大小的知識點逐漸被引出,學生也一下子明了了這座山就是華山。教師有意識的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聯系,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3、將數學的習題練習環節與生活進行緊密結合。數學教學是一個需要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其中課后的習題練習也十分重要,通過習題練習,學生鞏固了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達到了查漏補缺的效果。因此,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將數學習題與生活問題進行緊密結合也不失為一個學好數學的好辦法。
例如,教師在進行完畢“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的數學習題: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學校舉辦了兒童朗誦比賽。在比賽中,我們班一個選手的得分分別為90分、94分、87分、89分和96分。那么這位學生參加朗誦比賽的平均分究竟是多少呢?很顯然,這道習題的設置與傳統的習題相比就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因為這些場景全部取決于學生的生活,學生對此有著強烈的熟悉感。因此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不會認為這是在做一道枯燥的數學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問題而已。
綜上所述,現如今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已經成為了一種教學的新風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教學的內容與生活場景進行緊密結合既能提升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又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不可不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金秀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41.
[2] 劉昌泰.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175-176.
[3] 曾君若.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分析[J].教書育人,2013,3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