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霞
摘 要: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學習到步入社會,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在學校生活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因此,探討學校生活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學校生活;社會主義覺悟;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04-01
學生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在學校的一切行為的總和共同構成的。透過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學校生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的教學活動。二是學生在校一切行為的總和。學校生活雖然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因對象的穩定性和嚴格的制度性等方面的影響,因而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學生各種行為產生的根源,具體來說,學校生活的特點有長期性、集體性、紀律約束性等。學校生活的特點決定了其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學生的發展不外乎適應學校生活和厭惡學校生活,因此,根據其結果分類討論之。
一、有利影響
學生通過學校生活教育,成長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是學校生活教育對其有利影響的最佳體現,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的良好品質
學校生活是一種集體性的生活,而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不同的學生對處于某一特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具有不同的認識水平。因此,學生不可能任何問題都獨立解決,在遇到問題時,教師通常都會讓學生通過集體協作完成。長此以往,就易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學習生活觀念,這種良好的品質在學生走上社會具有巨大的作用,甚至對學生生活態度都有深刻影響。
另一方面,學校生活是一項內容極為豐富的概念,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的基地。比如喜愛籃球、足球等運動都需要集體合作完成。故學校生活對學生集體主義良好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因而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的教育目的明確規定: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應這一目的,學校為學生創設了盡可能完備的教學設施,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條件。
另一方面,學校生活涵蓋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每一個學生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前提下都可以發展其它有益的特長,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3、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張揚
在教育走向大眾化的今天,每一個公民都能完整的接收學校教育,另一方面,學校是專門將人類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生產斗爭經驗傳遞給學生的部門,這一切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們的學生又是具有不同個性特征的,這就必然使學生的發展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學校生活以其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而這又進一步促進學生喜愛學校生活。
二、不利影響
學生是有個性特征、有思想的個體,因此,我們不能像生產物品那樣進行標準生產。學校生活的特點就必然帶有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具體表現在。
1、學校生活的長期性使學生易產生厭倦心理
學校生活伴隨學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時光,這種生活又具有很強的紀律約束性,加之學生課業負擔的不斷加重,社會多元文化對其的影響等,易使學生厭煩學校生活。學校生活的穩定性使得處于不成熟階段的學生很難長久的待在學校里安靜的讀書,他們總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我。如果再加之教師們處理不當,就更會在學生的心理留下難以修復的創傷。使他們更加厭惡學校生活。
2、學校生活的紀律約束性易使學生產生叛逆心理
學校教育是以制度保證其實施的教育。因此,生活在學校里的所有人都必須受到紀律的嚴格約束,而且這種約束還具有長期性和處罰性,這是客觀上造成學生叛逆的主要原因。學校生活的紀律約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個性的張揚,個別學生的心理及愛好的特殊性使他們對集體的、受紀律約束的學校生活學習極為不滿,故產生極強的叛逆心理,而且他們的叛逆不分好壞,對于不合他們心理的一切都極端排斥。這樣對其發展和成長都很不利。
3、學校生活的集體性易使學生迷失自我,產生攀比、自卑等心理
學校是一個公眾場合,里頭的學生因性格不同、家庭背景條件的差異,會有各種形式的生活習慣,再加之社會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學生之間容易產生各種問題,常見的有幾個學生形成一個小團體,這個團體一般以一個家庭條件好或者暴力傾向嚴重的學生為中心,一起干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事,還有部分學生受社會文化影響,不和同學比學習而是比穿戴、比消費。這種現象如果充斥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就會敗壞整個學校的風氣,由此造成一些體格較弱和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心理很自卑,進而影響其學習和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復雜的,我們的學校修建的不謂不漂亮,我們的老師也不謂不敬業,可是很多天真無邪的學生為什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校生活就變成了老師眼中的特困生了呢?拋開智力因素,可能學校生活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問題,對待學生,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教育和引導他們呢?透過對學校生活本質的分析,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首先,學校對學生的發展應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和人文環境。其次,學校應正確對待學生,堅持以全面發展的觀點教育和培養學生。最后,教師應對班級進行科學民主的建設,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生活和學習的快樂。我們的學校建設為學生的學校生活創設了美好的條件,但因學生發展的個別差異性,不可能全部措施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們只能盡可能的做好我們該做好的一切,為學生的學校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