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彬,陳榮秋,李青泉,周大成,周婉英,李兆文(指導)(.福建省平和縣醫院,福建 平和 363700;.福建省漳州市中醫院,福建 漳州 363000)
?
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羅榮彬1,陳榮秋1,李青泉1,周大成1,周婉英1,李兆文(指導)2
(1.福建省平和縣醫院,福建 平和 363700;2.福建省漳州市中醫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目的:觀察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采用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對照組30例單用中藥熏蒸治療。結果:兩組治療后VAS評分均下降(P<0.05),但治療組下降更明顯(P<0.05)。總有效率治療組93.33%、對照組8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推拿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肯定。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推拿;中藥熏蒸
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體征為頸部脊神經根性痛和根性肌力障礙。病情比較長者可出現手部肌肉的萎縮,肌力的減退,腱反射的異常。筆者采取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07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分為兩組各30例。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4~60歲,病程2個月~4.5年。對照組女10例﹑男20例,年齡22~65歲,病程4個月~5年;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病變或有慢性勞損和外傷史;②多發于40歲以上中年人,習慣長時間看電視﹑錄像者或長期低頭工作者,往往呈慢性的發病;③頸部板硬,上肢麻木,頸﹑肩﹑背疼痛,頭暈頭痛;④頸部活動功能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⑤X線正位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齒狀突偏歪,側位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狹窄,有骨質增生和韌帶鈣化,斜位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頸椎CT及磁共振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
西醫標準:參照1993年《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2]。①具有較典型根性癥狀(麻木﹑疼痛),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頸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像學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排除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癥﹑網球肘﹑腕管綜合癥﹑肘管綜合癥﹑肩周炎﹑肱頭肌腱鞘炎)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病。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并有頸肩臂疼痛。能配合醫生要求完成治療和調查。
排除標準:合并十二指腸及胃潰瘍﹑肝﹑腎﹑心腦血管和血友病等造血功能障礙的原發性疾病。孕﹑產婦,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醫生治療。
治療組:①推拿: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其后。先用魚際按揉法放松患者頸部,滾法施于肩背部的肌肉3~5min,用拇﹑食﹑中三指拿捏頸項兩旁的肌肉,由上而下操作8~10遍。稍后仰頭用拇指指腹點揉阿是穴約1min,以酸脹感放散為度;風池約1min,以酸脹感向頭頂部放散為佳;再點揉太陽﹑百會﹑風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約3min,以局部酸脹感為度;彈撥缺盆﹑極泉﹑小海,手指有觸電樣感為宜。醫生兩前臂尺側置于患者兩肩部并向下用力,雙手拇指頂按住風池穴上方,其余4指及手掌托住下頜部,囑患者身體下沉,醫生雙手向上用力,前臂與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頸牽開,持續20s。接上勢,邊牽引邊使頭頸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轉,其幅度由小逐漸加大,當達到最大限度時結束,反復5次。隨后放松搓揉患肢肌肉,往返4次。牽抖患側上肢20次,捻五指各2~3遍,撥伸5指各1次。棘突偏歪者可加用定位旋轉扳法,用滾法﹑魚際按揉患側上肢病痛麻木區3min左右。最后拍打上肩部約2~3min。②中藥熏蒸:用吉林省興達醫療器械實業有限公司制造的DXZ-1型電腦中藥熏蒸多功能治療機。伸筋草15g,透骨草15g, 荊芥9g,防風9g ,桂枝12g,蘇木9g,威靈仙10g,木瓜10g,紅花10g。制成小包裝袋,封口放入熏蒸床下面蒸鍋內,加水沒過藥平面,啟動開關,加熱至48℃~52℃。待達到預定溫度后,患者暴露頸項部,仰臥于熏蒸床上,使頸項部對準中藥熏蒸床開孔處。根據體質和耐熱力調節溫度,防止燙傷,每次治療30min,治療10次為一療程。
對照組:只用中藥熏蒸,方法與治療組相同。兩組均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疼痛程度評估用Melzack視覺類比評分法(VAS)[3],按疼痛程度記0~10分(0分代表無疼痛,10分為主觀感覺認為最劇烈的疼痛)。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癥狀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好轉: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未愈:癥狀未改善。
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Ridit檢驗進行分析。
兩組疼痛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疼痛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8.12±1.67) (1.83±0.67)*△對照組 30 (7.91±1.52) (2.14±1.17)*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頸椎病屬中醫“痹證”﹑“項痹痛”范疇。病因病機主要為外傷勞損﹑感受寒濕﹑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或閃挫扭傷等致氣血失和,運行不暢,經脈阻滯,氣滯血瘀,經脈失養。推拿治療可舒筋活血﹑解痙止痛﹑松解攣結肌肉﹑整復錯位的作用。中藥熏蒸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散寒止痛功效。推拿﹑中藥熏蒸可以改善病變局部的血液循環,抑制局部血管通透性,從而有利于局部炎癥及水腫的吸收,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孫宇,陳琦.第2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
[3] MELZACK R.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Pain,1987,30(2):191-197.
[中圖分類號]R274.398.1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12-02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