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謙
摘 要: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更新教學觀念,善于捕捉和把握創新的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科學活動中潛移默化點燃學生 “創新的火花”。
關鍵詞:創新火花;科學探究;思維意識;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20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38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小抓起,從每個學科的課堂抓起,小學教育正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而科學教育又是關鍵中的核心。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要充分利用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環節中應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學習情境,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的前提下,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應的發展。那么,在科學課堂中又如何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呢?
一、情境創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低年齡和好奇心理,從身邊生活環境入手,結合教學內容,設疑導入,吸引學生發現問題并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科學的興趣。
在學習《我們身邊的物質》這節課之前,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物質有所了解,我課前準備了一個和學生的小互動,我說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我點燃一支蠟燭讓一位同學拿著,然后用一個燒杯罩在蠟燭上面,蠟燭沒有熄滅,重復了一次,蠟燭還是沒有熄滅。我說:“下一次老師可以讓蠟燭熄滅,你們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相信?!钡谌挝矣昧艘粋€事前準備好的沒有氧氣的燒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蠟燭竟然熄滅了,學生都“哇”的一聲,我表現得很神秘地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薄澳俏覀冞@節課就來講一講這是為什么?!?/p>
通過這些趣味情境的創設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好奇心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去。此時借機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多思考為什么,多創造機會讓其解決為什么。就這樣在好奇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二、巧用多媒體,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靈活的獨特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培養獨立獲取信息能力的學習平臺。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接收處理信息,從而形成初步的信息素養。不僅在課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圍繞一定的內容到互聯網上去搜索有關信息。
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對搜集整理的學習方法由陌生到熟悉,從而形成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從而在巧用多媒體中,點燃孩子“創新的火花”。
三、科學小實驗,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都有動手學習的機會,在實驗教學中我會給學生充分的自己動手時間,在進行“空氣占據空間”這一實驗時,我讓所有學生都親自動手做一做,將杯底帶紙的杯子豎直的插入水中,看一看杯中的紙是否會濕?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動手實驗,在動手過程中尋找答案,然后他們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知道為什么紙不會濕了,因為杯子里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睂W生個個都像科學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敏銳的洞察力來捕捉學生手腦并用這“星星之火”,同時在實驗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觀察——猜想——思考——得出結論”在這一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四、在“畫”科學的實踐活動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生長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小孩子的天性喜歡涂涂畫畫,教師在科學課堂上穿插畫科學活動能使原本較枯燥、機械的知識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這一課時,課程的宗旨是讓孩子親自動手操作綠豆發芽的實驗,觀察綠豆發芽生長的整個過程。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學生會明白綠豆發芽需要有足夠的水分,并且發芽過程中不需要陽光,但是在生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陽光的,同時學生也會明白種子發芽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但是當條件發生變化時,植物也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通過對種子發芽過程的觀察,讓學生用圖畫的形式畫出種子發芽的全過程。學生畫的圖畫既是自己觀察后的實物,又是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圖畫中綠豆發芽前的、種皮破裂的、出幼苗的、幼苗長長的以及長出子葉的等。
畫科學畫的這種實踐活動,從生活實際出發,既充分強調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豐富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又在“畫”科學的實踐活動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五、在科技制作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創新最初都是源自于模仿,然后改進??茖W課程中有很多制作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展開自己的豐富的想象,通過模仿和改造的過程,充分體驗科學探索過程中的艱辛。教學時,我會不斷地引導學生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大膽探索并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制作“潛望鏡”的課程中,學生利用各種卡紙以及平面鏡,制作出不同的潛望鏡,有的模仿課文中潛望鏡的樣子制作,有的把課文中的進行改造,制作出“旋轉型”和“Z型”的。在制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親歷發明創造的過程,提升了學生收集處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學會設計發明創造的制作方案,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發明創造技法完成發明創造。使學生在動手制作中,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因此,我們平常的科學活動,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還需要學生的熱情參與,更需要師生的默契配合,讓學生心動在課始,行動在課中,情動在課后!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