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昌
摘 要:“3+小綜合”高考的理綜測試以能力測試為主導,重點考查學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利于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習的目標與高考理綜測試的目標是一致的,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它們的共同落腳點。主動學習從方式上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支持,也為“3+小綜合”高考中的理綜測試奠定了基礎,并為高考“理綜”測試目標的導向性提供了驗證。作為理綜合科之一的生物科理所當然與主動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主動學習;生物科;生物課堂
一、生物科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大背景
生物學以其固有的學科特色而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載體,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依托,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在我們的生產實踐過程中,處處存在著與生物相關的問題,而且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技術對于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健康等重大問題,有很大的潛力,將發揮關鍵性作用,關注“生物”就等于關注人類自身。所以,教師可以動員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開設講座、學術報告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些科學前沿信息和相關的社會熱點信息(如: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基因工程,我國的863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引導學生關注“生物”,關注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可以將高二生物知識改造成研究課題供學生選擇、參考,如“模擬酸雨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植物的生長需要礦質元素”,“生活飲水狀況調查”,“城市粉塵污染程度與植被優劣的關系”……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普遍對生物課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的學生根據“克隆”信息提出了“對‘克隆人的看法”、“克隆不等于‘復制”、“克隆技術在保護珍稀動物資源領域的應用”、“指紋鑒定及其應用”等課題;有的根據水資源緊缺的現狀設計了“家庭合理化的用水方案”;有的根據稻草成本居高不下的市場信息開展“蘑菇稻草培養基的改進與替代材料研究”……其內容、思想、方法、成果已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形成人的綜合素質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生物科在主動學習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物科的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提供大背景,使學生產生了興趣,主動參加到學習中來。
二、主動學習走進高中生物課堂
主動學習的實施需要依托相應的課堂載體。因為主動學習內容呈開放性、多樣性、綜合性特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開放性、實踐性、創造性的特點,對于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水平和促進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l.主動學習在生物理論教學中的體現
由于我們大部分學校現行都是傳統式教學,所以學科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入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方法、手段。從國內外開設主動學習的實踐來看,主動學習是針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弊端的一種改革,是新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領域的體現。如果我們能夠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和許可的教學條件,以實驗來組織教學或借助現代教學手段模擬再現知識的發生過程或讓學生自己去完成科學探究,使學生在直接體驗中獲得對事物整體結構、功能、作用的認識,對事物變化發展過程的創造性分析、理解、把握,這就可以彌補了傳統課堂機械傳授式教學的不足。例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安排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這節課中來進行,采用邊實驗邊授課,邊觀察邊總結的方法,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再經教師稍加指點,感性認識很容易就上升為理性認識;再有,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模擬科學家發現真理的歷程(如生長素的發現,酶的發現,光合作用的發現,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建立等),讓學生沿著前人探求科學的足跡,一步一步地接近知識,在探索中追求和獲得“新知”;還有,在講授“遺傳和變異”知識之前,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調查(如:調查家庭成員的遺傳特征——身高、單雙眼皮、血型……,為什么近親不能結婚?……);在“生物與環境”這一章,有的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陽光、溫度、水等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有的學生通過閱讀、查找資料得出生物適應的特征及適應的普遍性,有的學生通過自制生態球認識了生態系統的成分、功能,有的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保持生態平衡的意義和措施;盡管不同的學生的研究課題不同,或同一課題的研究角度不同,有的學生的研究成果也不一定正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說理自圓即可,但在討論總結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研究結果,互相質疑,教師在其中則起指導、點撥、評價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主動學習的生物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教師主導下知識的單向轉移過程,而是一個師生互動、共同探索新知的發展過程。
2.主動學習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體現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律大多是由實驗推導出來的。“3+小綜合”高考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除要求學生具備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能根據要求靈活運用已學過的自然科學理論、實驗方法和儀器,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描述實驗現象和得出實驗結論并處理相關的、擴展的實驗問題。如:高考理綜測試卷的第2l題(驗證“鎂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對高一年參加“植物無土栽培”研究課題的同學來說,那是易如反掌。所以每位生物教師都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而且要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努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學知識的方法技巧。在高三生物復習階段,我們不能停留于簡單重復高二的實驗內容,要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組織實驗復習,要對某些驗證性實驗內容進行延伸、改造或把某些知識、原理的形成設計成探究式、開放式實驗,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實驗失敗的原因,鼓勵學生大膽改進和創新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主動學習重視全員參與,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同樣,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特別強調因材施教,珍惜主動學習對學生成長的發展價值。主動學習改善和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實現了素質教育的實踐策略,符合教育教學和生物科學的發展規律,生物科教學引入研究性學習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之必然,也是符合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是培養專業型、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