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摘 要:“愉快教育”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愉悅的心情,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覺得學習“樂在其中”。如何在初級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本人認為:一是物理教師應刻苦鉆研教育教學藝術,樹立高尚師德,不斷提高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熱愛學生。二是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發揮教材的科學探究與活動的作用,認真反饋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愉快教學;教學策略
心理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學生接受的信息量、思維活動與情緒有極大的關系,情緒高漲、精神愉快,則記憶增強,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維活躍,因此我們教師就應該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求知。
“愉快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中滲入一些閃現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興趣,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溶入物理教學過程中,以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使師生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下,進行傳授知識和接受物理信息。現就如何創設物理教學中的“愉快情境”,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利用物理史實創設“愉快情境”
引入物理史,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也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的方法、提高創新的素質。
比如,伽利略對落體的研究,是用邏輯推理與理想實驗的研究方法得到落體運動規律,從而否定了統治人們上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觀念。庫侖定律是在借鑒了萬有引力定律,事先有了平方反比的概念后采用類比方法得以建立的;歐姆用水流和電流進行類比的方法總結出歐姆定律。富蘭克林電的同一性的實驗論證是比較性推理和實驗性比較的一個典型例子。海王星的發現則是理論預言在前,觀察實踐在后,演繹推理指導觀察實踐所取得的輝煌成果。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確立,是從個別的理論和實驗,通過個性(即特殊性)揭示出自然界最一般規律(即共性)的,是歸納推理的具體應用。中微子的發現又是泡利成功地應用演繹推理的結果。我們將這些方法靈活機動地在教學中適時引入,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利用趣味實驗創設“愉快情境”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也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教師要大力加強實驗,為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維,并且還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的操作技能。
如在講“大氣壓強”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特意在班里找了兩個大力士,做自制的馬德堡半球實驗,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球沒拉開,學生感到很驚奇,頓時嘩然,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得了感性認識,再如講“摩擦”時,我拿一根光滑的金屬棒,讓班內公認的“大力士”和“小力士”進行拉力比賽,結果“小力士”獲勝,此時學生迷惑不解,于是我說“他失敗的原因是我悄悄地在他這端涂上了潤滑劑。”此時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獲得新知。
例如在教學“顯微鏡和望遠鏡”時,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自制顯微鏡和望遠鏡,這樣的物理情境既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又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它們的構成及作用,可以在課堂中花點時間做此實驗。又如教學“電流的強弱”時可以安排在實驗室上課,邊學邊做實驗,有了電流表這一實物這種物理情境可以使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更濃厚。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創設物理情境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
三、利用第二課堂創設“愉快情境”
首先,我們利用黑板報開展“請駐足一分鐘”活動,進行環境渲染,內容短而精,一般一分鐘左右就能看完,定期刊出,辟開物理謎語,風趣與幽默,笑話中的物理,物理學史料、科學家軼事,物理小故事,物理應用,智力測驗等,很受到學生的歡迎,成為學生必看的內容,每到課余飯后,黑板周圍都有很多學生,他們在笑聲中求得知識,擴大了視野,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遷移到物理課堂之中,帶著良好的心情來聽課,給愉快情境的創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其次,利用課余時間舉行小制作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和研究一些物理現象,如,在學過杠桿知識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家去制作一個腳踏自動開蓋式垃圾桶,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充分利用資源,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他們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學生處于視覺、聽覺、觸覺,時間知覺,空間知覺,運動知覺等綜合情境中,手、腦、眼、耳相配合,使學習知識成了一種樂趣,學生會愉快地接受知識,鞏固知識,創造性地去運用物理知識。
四、創設展示情境,展現個性才能
教師在教學中,變課堂為小舞臺,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個性才能的空間,用以展示學生的小論文、小制作、小創意、小發明。學生們查資料、找材料,交流、協作,既動手又動腦,理性知識與感性實踐實現有機的結合。例如:有的學生用三條玻璃片和薄塑料袋裝水,圍成三棱鏡形狀演示光的色散;有的學生用玻璃杯、易拉罐鋁皮(剪成尖頭三角形)、泡沫塑料塊,演示閃電的形成;有的學生寫成《“液體壓強”演示實驗的改進》、《雪的形狀與什么因素有關》等小論文。創設展示情境,學生既看到了自己的創新成果,又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創新、探索的意識。
在新課改的發展中,愉快教學更具有優越的廣泛性、實效性。愉快教學可以代替以往的“規范”刻板式教學方式,使教師、學生共同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加深了感情溝通,這種情感的力量又促使學生對物理學習注入更大的熱情和意志力,形成良性循環,從整體上增添理他們學習物理的情趣,這對提高初中的物理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郝伯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0.
[2]王斌興主編.最具活力的課堂愉快教學[M].桂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