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凡
摘 要:未來社會需要學習型、合作型、創(chuàng)新型、探究型等綜合素質的人才。自主學習在高中生化學學習中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也可以使得學習深入淺出,便于他們更準確的把握學習重點,掌握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能使學生受益終生。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目標強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型、探究型、應用型的學科,高中生探究化學理論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也就是其自主化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好奇心,促使其主動的探究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高中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吸收化學知識
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有效保障。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很被動,通常是教師要他們學習,他們才學習;教師要他們記憶化學知識,他們才記憶化學知識;臨到考試了,學生才愿意積極主動地做化學習題。如果學生以被動的態(tài)度來學習,教師就很難有效地引導他們深刻掌握化學知識。因此,化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吸收化學知識。以化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合金》為例。教師可在這一節(jié)課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普通的民用剪刀和張小泉的剪刀,讓學生動手試驗,看看這兩種剪刀的區(qū)別。學生經過實踐,會發(fā)現(xiàn)張小泉剪刀既鋒利、又堅硬。如,學生拿普通的剪刀去剪鐵口罐頭,他們根本就剪不開,或者是剪幾下后,民用剪就缺口了;可是,用張小泉剪刀來剪,就如同剪布一般,剪完后,刀口依然鋒銳。同是金屬剪刀,兩者的質量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這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他們很想知道為什么張小泉剪刀特別鋒利。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紀錄片,紀錄片中說:“張小泉剪刀的創(chuàng)使人為了提高剪刃的堅度,特意去研究了煉鋼技巧,他在煉鋼的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很多的碳材質,這使張小泉的剪刀既具有金屬材質的柔韌性,又具有碳材質的堅硬性。”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學生就能在生活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化學現(xiàn)象。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基礎。
二、把化學實驗過程轉化為高中生自主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
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以后,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化學問題的概念,學生可能不能深入地理解該化學問題,他們將不能持續(xù)成長。反之,如果教師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自主地解決化學問題,學生就會逐漸形成一套解決化學問題的方法。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氫氧化鋁制備》一課為例。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思考:用強堿和硫酸鋁反應與用弱堿和硫酸鋁反應的結果是一樣的嗎?學生經過思考后,表示可以用化學理論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這條化學理論是正確的嗎?自己應該怎樣證明化學理論是否正確呢?此時,學生就會意識到:要解決化學問題,不能一味地依靠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設備進行了對比實驗。他們分別用氨水和硫酸鋁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鋁反應,然后觀察化學反應的結果。氨水和硫酸鋁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鋁反應的電導率曲線對比圖,在氨水和硫酸鋁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鋁反應中,堿的加入量。學生結合圖和表的數(shù)據(jù),分析出用強堿制備氫氧化鋁和弱堿制備氫氧化鋁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能夠理解到要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不能僅僅只看化學反應的變化,還要看微粒和微粒的互動,這種微粒互動產生的反應才是產生化學反應的本質。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掌握遇到化學問題時,要用化學對比實驗探究化學規(guī)律的思想,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就能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三、在生活化學研究中培養(yǎng)高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社會生活化研究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切入點。高中化學課本中涉及到的化學知識比較有限。如果化學教師能夠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展化學理論知識,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將會更完善。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就能結合更多的化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化學問題。以化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垃圾資源化》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了解垃圾資源化的現(xiàn)狀。一名學生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要把垃圾變成資源,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來實現(xiàn):1.堆肥處理的方式。這種方式能把人們廢棄的資源變成肥料;2.垃圾焚燒的方式。這種方式可把焚棄的垃圾變成人們需要的熱能與電能;3.衛(wèi)生填埋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利用自然循環(huán)的原理,把垃圾變成人們需要的土壤。可是,要實現(xiàn)垃圾資源化,需要讓人們養(yǎng)成分類丟棄垃圾的習慣,否則相關部門處理垃圾資源時會耗費很多成本。學生調查至此,覺得應該幫助相關部門做好垃圾資源化的宣傳工作。學生結合課本中學習到的化學知識與閱讀的文獻,將堆肥處理的化學原理進行總結,并利用教材插圖向社區(qū)的居民說明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由于這名學生能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宣傳化學理論知識,因此他的化學宣傳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學生學習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化學知識結構也變得更完善。化學教師可用引導學生開展化學研究的方法,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系統(tǒng)地了解化學知識。這是一種能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化學知識結構的教學方法。
總之,高中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要自主的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探索化學新知識。在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選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為出發(fā)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這會讓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注重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