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霞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師恰當有效的提問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平時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誤區,在遵循課堂提問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課堂 有效性 原則 策略
· 【分類號】G633.6
美國教學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見,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顧名思義: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緊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而設計出的一系列的問題。精彩的、有效的提問不僅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師生的情感交流,調節課堂氣氛,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有這種感覺:許多學生表現為上課不愛舉手發言,課堂討論氣氛不夠熱烈,上啟而不發,呼而不答,這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障礙。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當今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新課程改革中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
一、當前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
1、問題設計的難易度把握不準
問題過淺,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價值,大大抑制了學生的思維。
問題過難,遠離學生的最近思維發展區,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得學生無處下手。長此下去,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問題設計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
3、問題設計枯燥,缺乏引力
4、提問后沒能留給學生思考、探索的時間
二、數學課堂提問必須遵循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課堂提問應有明確的目的,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來進行設計,便于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2、啟發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地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造成心理的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由好奇而達到求知的目的。
3、興趣性原則。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教學內容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所學知識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
4、適度性原則。問題的設計要把握好“兩度”。(1)、頻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2)、難易程度,提問必須抓住教材的整體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難易程度要科學適中。
5、循序漸進性原則:數學課堂提問必須根據教學需要,按照教學程序、課堂結構精心的設計,要遵循、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環環緊扣等一系列規律,體現教學的思路,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體現出指示結構的緊密型、科學性、條理性。
三、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1、巧妙設計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問題,特別是精巧問題,能夠吸引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觸動感情,提高興趣。因此,提問要力求新穎巧妙,要能激發情趣,發人深思,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精心設計問點,優化課堂提問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感情色彩,努力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
(2)抓住知識點的坡度提問。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提問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并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盡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尋找答案。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4)抓住知識的聚合點提問。聚合點是知識網絡上的交點或綱。圍繞聚合點提問,更能突出重點,使學生理清線索,系統掌握知識。讓學生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找到他們的聯系,更深刻的理解有關概念和規律。
3、掌握提問的控制技巧,提高提問效果
(1)、善于用提問控制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與分散,心靈門戶的開啟與關閉,應當是衡量我們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應當是決定我們教學成敗的關鍵。
(2)、善于用提問拓展學生的思路。
課堂教學中如何用精巧的提問拓展學生學習的思路,這是我們教學取得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習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心理特征,以提問來促進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3)、善于用提問強化學生的認知。
凡成功的教學工作者,都十分注重向學生講授新知識、新概念的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經常運用已有知識,是使舊知識得到不斷鞏固、得到長久保持的有效方法,這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有效措施。但我們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鞏固舊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得新知,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對已有的認知結構加以重組、改造,真正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強化。
4、提問要面向全班,因人而異,正確評價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則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因人而異,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教師積極、正確的評價不但可以對學生起到鼓勵和督促作用,而且使對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肯定和強化。
善教者必善問。提問是一種藝術,好的課堂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起到增進教學效果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設置課堂提問,使提問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認知規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