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莉 (湖南永州東安縣文化館 425900)
?
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黃瓊莉(湖南永州東安縣文化館425900)
摘要:目的:調查與分析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為干預中小學音樂教育提供一定的基礎。方法:根據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經濟發展不同的三個層次抽取6所中小學分別對學生和音樂教師進行265份問卷調查,了解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結果:中小學音樂教師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占78.68%;中小學教師不了解新音樂課程改革占多數,分別占48.57%和50%;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基本體現課程標準占多數,分別占65.71%和70%;中小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占多數,分別為65.71%和83.33%;6所中小學學校中,中學音樂課開設情況以每周1課時為主,均占50%。結論: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中小學音樂教育仍處于一個薄弱的環節,應加大投入力度重視音樂教師的培養,全面發展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美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和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學校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受到多民族文化的差異,音樂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還是處于一個薄弱的環節2。本文基于此,按照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經濟發展不同的三個層次抽取6所小學和6所中學調查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根據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報告如下。
1.調查對象
目前,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有普通中小學校73所,其中,小學41所,普通中學27所,職業中學5所。普通中小學校共有專任教師4382人,其中普通中學1613人,小學2657人,職業中學112人。從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抽取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6所中學和6所小學的學生和音樂教師共265名作為研究對象,經濟發展水平高地區的中學:東安縣第一中學、東安縣天成實驗學校2所;經濟發展水平高地區的小學:白牙市鎮第一小學、舜德學校2所;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地區的中學:耀祥中學、東安縣第三中學2所;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地區的小學:大廟口中學小學、蘆洪市中心小學2所;經濟發展水平低地區的中學:大盛中學、新圩中學2所;經濟發展水平低地區的小學:大水小學、中田小學2所。
2.調查方法
本研究前期對12所中小學音樂教育情況進行實地考察。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調查的方式對12所中小學生和音樂教師進行調查,分別對12所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訪談。問卷調查分為學生調查問卷和音樂教師調查問卷。學生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年級等)和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的程度。音樂教師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學歷等)、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的認識、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課程標準的體現程度和音樂課開設的情況。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65份,對中學生發放120份問卷,小學生80份,中學音樂教師35份,小學音樂教師30份。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265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00%。
3.統計學方法
調查問卷采用Epidata3.0雙軌核查錄入,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中小學音樂教師學歷結構
根據教育部規定現階段各類學校教師的合格學歷要求是:小學教師需要中專畢業或以上水平;初中教師需要大專或以上水平。本次調查顯示,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中學音樂教師學歷合格率為66.95%。本調查還顯示,中小學音樂教師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占78.68%。見表1。
2.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的認識程度
2000年教育部制定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確定了改革目標,研制了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本次調查中,中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非常了解占14.29%,一般了解占37.14%,不了解占48.57%;小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非常了解占10%,一般了解占40%,不了解占50%。見表2。

表2 中小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的認識程度(%)
3.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課程標準的體現程度
本次調查顯示,中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完全體現課程標準占17.14%,基本體現占65.71%,不知道占17.14%;小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完全體現課程標準占13.33%,基本體現占70%,不知道占16.67%,見表3。

表3 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課程標準的體現程度(%)
4.中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的程度
本次調查顯示,中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占65.71%,無所謂占20%,不喜歡占14.29%;小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占83.33%,無所謂占10%,不喜歡占6.67%。見表4。

表4 中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的程度(%)
2.5中小學音樂課開設的情況
本次調查了解到6所中小學學校中,中學音樂課每周2課時占33.33%,每周1課時占50%,不確定時間開設音樂課占16.67%;小學音樂課每周2課時占50%,每周1課時占50%,不確定時間開設音樂課占0%。見表5。

表5 中小學音樂課開設的情況(%)
音樂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對中小學音樂教師調查顯示,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中學音樂教師學歷合格率為66.95%;中小學音樂教師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占78.68%。這一結果與近年來國家高校擴招,畢業生增多有關,國家擴招大大充實了教師隊伍,提高了音樂教師學歷合格率。但調查中也顯示,中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非常了解占14.29%,一般了解占37.14%,不了解占48.57%;小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非常了解占10%,一般了解占40%,不了解占50%。說明中小學音樂教師對新音樂課程改革內容知之甚少。對此學校應重視音樂教師素質的培養,始終將音樂教師隊伍的培養放在首位,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定期向音樂教師介紹音樂課改中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完全體現課程標準占17.14%,基本體現占65.71%,不知道占17.14%;小學音樂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完全體現課程標準占13.33%,基本體現占70%,不知道占16.67%。說明音樂教材基本體現課程標準還是占大多數,但有少部分教師認為音樂教材不能完全體現課程標準。調查中了解到,音樂教材能體現湖南省民族特點的音樂內容不多,至今仍沒有一本適合本地區的音樂鄉土教材。有研究顯示,有46.3%的湘西教師認為目前的音樂教材根本不適應湘西地區的需要,有41.8%的教師認為編不編新教材無所謂,有11.9 %的教師認為沒什么適用不適用4。一直以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編寫的音樂教材一直是我國各個地區音樂課程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課程資源5。但這一教材不能體現民族音樂教育的需求。湖南省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一直以來被譽為“ 歌舞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有學者將民族音樂精品轉化成一系列化的鄉土音樂教材,并使教材走入學校音樂課堂,認為這一舉措是具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學意義和教育學的意義,稱之為扎根辦學6。對此,學校應充分開發鄉土音樂教材,反映多民族音樂的特點,不斷豐富地方文化生活,并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以隨時保持時代特性和前瞻性。
對中小學生調查顯示,中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占65.71%,無所謂占20%,不喜歡占14.29%;小學生對音樂非常喜歡占83.33%,無所謂占10%,不喜歡占6.67%。說明,中小學生大部分是喜歡音樂課,但仍有一部分覺得無所謂和不喜歡。學校還可經常組織中小學音樂比賽,增加中小學生對音樂的認識。
義務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音樂課為中小學必修課,初級中學和小學每周至少兩課時。本次調查了解到6所中小學學校中,中小學音樂課每周1課時仍占大多數,均為50%,不確定時間開設音樂課分別占16.67%和0%。訪談中還發現,許多中學音樂課被占用,說明許多中小學學校仍不重視音樂教育,把音樂課當成“副課”。有研究顯示,很多小學每周音樂課只有一個課時,有課外音樂輔導的學校占調查總數的15%,有些學校把音樂課當成學生的自習課7。對此,學校應建立和完善音樂教育課程評價機制,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和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綜上所述,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中小學音樂教育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仍處于一個薄弱的環節,應重視音樂教師的培養,編寫適合本地區的音樂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使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注釋: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Z].1999.
2.王麗萍.永州市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民族特色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4(12):210-213.
3.陳麗.論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J].科技視界,2013(33):282-282,314.
4.周慧,侯杰.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6):114-116.
5.許洪帥.我國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現狀與基本對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4):106-113.
6.吳敏.鄉土音樂引入高師音樂專業教育實施研究——以皖西地區鄉土音樂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34-136.
7.劉茜.鄭州市惠濟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報告[J].南昌高專學報,2011(2):121-122,129.
作者簡介:
黃瓊莉(1977-),女,本科,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