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雨 蔣立
摘要:民企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對于我國軍工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民企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必要性及主要障礙,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企;國防科技工業;障礙;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E252;F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050-01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民營企業進入軍工市場提供了政策指向,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因素,我國軍工市場幾乎都是國有企業的天下,民營企業進入的程度較低、門檻較高、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民用科技和工業基礎參與到國防建設,鼓勵和推動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和生產,加快國防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民企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意義
對于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來說,打破國有軍工企業的行政壟斷,引入民營企業這一外部競爭,不僅是滿足民營企業的利潤追求,尋求發展的合理需求,更是改革整個國防科技工業市場運轉體制,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客觀需要。
(一)促進國防科技工業市場競爭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一直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主要是由國有軍工部門組織生產,然后按計劃調撥給軍方使用。這使得國有軍工企業僅僅滿足于財政撥款和按計劃生產,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計劃生產改為軍事工業訂貨制度,引入了價格機制,軍工企業為了爭取軍方訂單,有了提高效率的壓力和動力,但在供應主體上仍然保持著國有軍工企業的獨家經營,而定價又是采取“成本加利潤”的模式。這除了造成國有軍工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坐收其利外,軍事需求的效益和發展并未得到本質上的真正改善。
(二)充分利用民企優勢資源的需要
我國許多民營企業都具有雄厚的研發能力、成熟的企業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質量監管體系,足以勝任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研發和生產。同時,許多民營企業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方面有著突出的成績,并且已經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有生力量。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在部分應用領域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發展勢頭,已從總體上超出了軍工企業,例如,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超導和納米技術、通信與計算機技術等,其在新技術的預先研究和產品的開發方面也顯示出了更強的能力和更快的速度。
二、民企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主要障礙
(一)制度障礙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要進入軍品市場需要受到我國政府軍品市場準入機制的管控。其主要采取軍品生產許可證管理、保密資格認證、質量認證、規定軍用規范和標準等形式進行監控。一方面是制度的供給不足,對于新進入的民營企業缺乏制度化的渠道,依賴于企業與軍方或軍工企業之間的聯系,缺乏穩定性和透明度,這既增大了交易成本又極易造成管制失控。另一方面又存在制度供給過剩,市場準入的規定過多、門檻過高限制了軍品市場的競爭程度,造成了事實上的“軍品市場禁入”。
(二)技術障礙
國防科技工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當前的科技水平,而先進技術的研究通常需要在前期相關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的基礎上,進行長期、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民營企業由于參與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較晚,在資金實力、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方面都相對薄弱,因此要在多項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存在較大困難。此外,由于武器裝備使用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多種環境下具有極高的可靠性,而民營企業缺乏相關武器裝備生產和研發的經驗,也成為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在技術層面的重大障礙。
(三)溝通障礙
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另一大障礙就是信息不對稱。缺乏軍民融合所需的信息溝通渠道,民營企業就難以了解國防科技工業的需要。不解決軍民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軍民融合式投資機制缺乏靈敏性,也就難以發揮民營企業在國防科技工業中的作用。
三、推進民企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責任主體,完善軍品市場準入制度
完善軍品市場準入制度,首先就是要明確軍品市場的各個主體,就是要理順企業、軍方和政府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主體內部的業務關系。依據相關法律,可以從需、供、管三個方面界定。軍隊是武器裝備的消費和需求主體,政府將采購經費通過國防預算的形式撥付給軍方,軍方提出武器裝備的需求數量、質量的要求,并理應做到經費效用最大化。
(二)打造公平環境,推進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首先,必須加強經濟制度建設和政策、法規的落實,進行相關制度調整,使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科研生產競爭的運行機制完善起來。其次,在裝備頂層規劃中,要充分考慮軍民兩用技術和民營企業的研制能力,在裝備配套單位選擇中,要將民營企業和國有軍工企業平等對待,同時對于適合的任務要鼓勵和優先選擇民營企業承擔。再次,要加強信息交流,特別是技術和配套任務信息交流。
(三)建立溝通機制,消除需求信息對接不暢
軍方和政府必須在信息方面加大引導,在軍方、政府、國有軍工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溝通機制。首先,要明確通告軍品管理的具體要求。由軍隊和政府機構授權對外公共機構,如全國工商聯、軍民結合協會等,負責發布公開的政策和信息交流;其次,是要提前預告軍品采購的規劃指南。軍隊要根據三年采購需求和五年建設規劃,及時向具有相應資格和保密資質的單位通報預研指南、采購招標、重要配套需求等信息;再次,要及時通報技術需求的概略方向。
(四)加大管控力度,提高軍品生產任務要求
軍品企業質量管控的高門檻、高標準是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主要障礙之一。為排除障礙,首先要嚴格控制國軍標的制定,對于可以使用國標的產品盡量按照國標執行,在頂層質量體系制定上努力打破質量壁壘。其次,在執行過程中,從非關鍵產品和地面設備入手,根據不同裝備實際使用環境,制定差異化的環境使用要求和質量要求。再次,要深入開展軍民共用技術研究應用,提高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技術基礎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