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荊永光,王 勇(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0)
?
“人體結構與保健”通識教育選修課構建與實踐
朱建華,荊永光,王勇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研究通識教育選修課“人體結構與保健”構建及教學特點,供相關高校開設此類課程參考。方法:構建通識教育選修課“人體結構與保健”,并在大理大學進行了5年的教學實踐。結果:“人體結構與保健”課程在簡單介紹人體結構的基礎上重點探討的一些重要的保健知識,受到非醫學類和醫學類學生廣泛歡迎。結論:通識教育選修課“人體結構與保健”可提高學生的保健素養及健康水平,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此類課程。
[關鍵詞]通識教育;人體結構;保健
[DOI]10. 3969/j. issn. 1672-2345. 2016. 02. 027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及教育觀念更新,高等教育體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高等學校在強調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通識教育。通識教育選修課的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也逐步提高〔1-3〕。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強調拓展學生的寬闊視野和創發性心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能力,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目的就是要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4-7〕。為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發展趨勢,擴大學生知識面、開拓視野,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我們從2010年開始開設“人體結構與保健”通識教育選修課程,通過5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一些經驗。
課程建設初期我們就確定了此門課程的開設目的,即:認識人體結構,傳播保健知識,提高健康水平。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通過小學的“自然”課程、中學的“生理衛生”對人體結構有了一些認識,但非常膚淺,對保健知識的了解則更少〔8〕。因此,此課程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普及人體結構知識,這是傳播保健知識的基礎。傳播保健知識包含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知識傳播和課后學生與周圍人群之間的知識傳播。通過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把一些常見的保健知識在人群之中廣泛傳播,從而提高人群的保健知識和健康水平。
課程學時為32學時,2學分。共10個專題,每個專題3學時,最后2學時進行課程測試。每個專題都會涉及3~5個保健知識點,各專題核心內容,見表1。
從2010年開始,在大理大學古城及下關兩個校區除臨床醫學專業以外的學生中開設??己顺煽冇善綍r成績加期末成績構成。平時成績占30分,期末成績占70分。平時成績根據上課考勤和平時作業打分,每次作業5~10分,缺習1次扣平時分5分。期末進行筆試考查,總分100分,折算為70分計入總評成績。開設情況及學生成績,見表2。學生成績有逐年增加趨勢,2014年成績顯著高于2010年(P<0.05)。

表1 “人體結構與保健”通識教育選修課核心內容

表2 “人體結構與保健”通識教育選修課開課情況
4.1開設“人體結構與保健”通識教育選修課的必要性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對師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加大了通識教育的力度〔1-2〕。每次教育、教學改革都會伴隨著學時的改變,專業課學時比例在減少,而通識課學時比例在增加。對于非醫學類的學生而言,他們人體和健康方面的知識較少,因此開設“人體結構與保健”課程對于此類學生認識自我,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都是非常必要的,這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給此類學生帶來的最大益處!對于醫學相關學生,由于專業課學時大幅度減少,本來應該在專業課上介紹的一些知識被老師省略了,而通識教育選修課正好對這些知識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補充和擴展,因此,“人體結構與保健”選修課對于醫學類學生來說也是很有益處的。據了解,國內有少數高校開設了類似的選修課,但研究此課程的文獻極少,因此,需要更多的高校、更多的老師關注、研究和開設此課程,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必備的保健知識,提高大學生及其周圍人群的健康素養及健康水平。
4.2“人體結構與保健”的課程特點“人體結構與保健”雖然包含著結構和保健兩大部分內容,但結構只是基礎,是載體;保健才是目的,是主體。所以,此課程的開設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得一些重要的保健知識,避免一些保健誤區,從而提高健康水平。我們在課程中設計了許多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如在“緒論,骨的結構與保健”這一專題中我們探討了人體生長及科學增高、標準體重與減肥、骨質疏松等內容;在“骨連結及其保健”這一專題探討了目前非常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癥、踝關節扭傷等疾病的防治。在“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與保健”專題探討了生殖與保健、避孕與優生及乳房保健等內容;在“心的結構與保健”介紹了心肺復蘇,等等。這些知識不僅是在校大學生應該知道的,社會上的很多成年人也需要此方面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定要注意結構知識和保健知識的比例,精簡結構知識,突出保健知識。保健知識講授時間不少于全部學時的百分之五十。
4.3人體結構與保健是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由于課程內容涉及到了許多學生比較關心或迫切需要知道的知識,因此受到廣大同學歡迎,特別受到非醫學類學生的關注和喜愛。由于教室限制,此課程在非醫學類學生中每年只開設一個班,180人。每次開放選課后很快就滿員,速度稍微慢一點的同學就選不上。從同學的作業中也反映出通過此門課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覺得很值。有些同學,第一次課是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上課,第二次課就坐到了課堂的第一排。課程結束后有些同學也會經常發短信、打電話咨詢一些健康問題。一門選修課程能在學生中引起這樣大的反響,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需求和對該課程的認可。
4.4醫學相關學生也可選修此課程此課程除了對非醫學類學生開放之外,還對臨床醫學專業以外的醫學相關專業學生開放。之所以對醫學類學生開放,是因為此課程介紹的許多知識在其他課程(包括醫學類課程)中不會專門講,學生學不到,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又非常需要,這是醫學相關專業學生愿意選修這門課的原因之一。很多學生選擇這門課的另一個原因是想換一個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再復習和鞏固一下人體結構相關的知識,而且把人體結構、功能及保健知識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對于學習其他的醫學課程也會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從選課的學生看,除有2年因其他原因未開放選課外,選課學生的人數在逐年增加,2014年有120人選課,達到選課限制人數。從選課人數上反映出醫科學生對該課程的認可度。
4.5醫學與非醫學類學生成績無顯著差別雖然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在選修這門課之前多數已學習過“系統解剖學”課程,非醫學類學生未學過這些課程,但從測試結果看醫學相關專業和非醫學類專業學生的測試成績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測試的著眼點有關,此門課程測試的主要是保健知識而不是較復雜而難于記憶的人體結構相關知識,因此,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并未表現出分數上的明顯優勢。
通識教育選修課“人體結構與保健”在簡單介紹人體結構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經常涉及的一些重要的保健知識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講解,以期提高學生的保健素養及健康水平。課程具有一定新穎性、前瞻性和實用性。有醫學類專業的綜合性大學,有醫學背景知識的老師可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學生開設類似課程,無醫學類專業的高校也應該盡量創造條件開設此類課程。
[參考文獻]
〔1〕趙媛,陳麗榮.通識教育選修課課程設置的分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242- 243.
〔2〕李麗萍,王遠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識教育選修課現狀及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1):61-64.
〔3〕王駿飛,付明,李淑艷.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通識教育選修課課程建設策略探究〔J〕.價值工程,2014(3):296-298.
〔4〕董莉,楊穎,斯蕓,等.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11):83- 87.
〔5〕BODNAR R J,STELLAR J R,KRAFT T T,et al. Pleasure and pain:teaching neuro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hedonism in a large gener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J〕. J Under?grad Neurosci Educ,2013,12(1):34-41.
〔6〕REDDY L A,FABIANO G A,DUDEK C M,et al. Instruc?tional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lemented by elementar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J〕. J Sch Psychol,2013,51(6):683-700.
〔7〕STODDARD H A,BORGES N J. A typology of teaching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for medical education〔J〕. Med Teach,2015(15):1-6.
〔8〕李筆耶.針對學生特點組織《人體與衛生》教學的探索〔J〕.科學教育,1997(3):12-26.
(責任編輯袁霞)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uman Structure and Health Care
Zhu Jianhua, Jing Yongguang, Wang Yong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Human Structure and Health Car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Human Structure and Health Care course has been opened and practiced in Dali University for 5 years. Results: The curriculum, on the base of brief introduction to human structure, focused on certain important health care knowledge. It was widely populated by both non-medical and 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Human Structure and Health Care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of health ca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urse be opened at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human structure; health care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2-2345(2016)02-0092-04
[基金項目]2010年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云教高〔2010〕96號);大理大學第一批通識教育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理大教發〔2015〕26號)
[收稿日期]2015-07-09[修回日期]2015-09-21
[作者簡介]朱建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人體解剖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