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的不足,拓展網絡化教學的思路,進行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改革,為實現體育網絡化教學的創新與突破提供實踐經驗。
關鍵詞:體育課程;網絡化;實施策略
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作為傳統體育教學的有益補充而被廣泛地應用,國內高校展開了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的改革熱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目前體育課程的網絡化尚未達到網絡教學所需水平,教學資源和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的網絡化還處于輔助教學的階段。因此,進一步深化網絡環境下體育課程改革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基于此,我們針對目前網絡教學的不足,對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創新。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導思想
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改革緊緊圍繞我校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辦學思路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網絡化為依托,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體育課程教學為中心,積極開展群眾性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打造體育精品文化項目,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發展。
2.工作定位
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改革以教學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創建服務于體育教學體系;拓展創新,不斷推進學校課外活動與競賽的深入開展,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為建立長效機制,科學有序地完成各項體育工作而服務。
3.工作思路
(1)堅持把“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放在教學改革的首位。
(2)堅持走“規范+特色”的課程建設道路。堅持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范開設體育課程;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制定相關網絡教學、管理工作制度,促進教師嚴謹治學,確保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3)強化“校本”意識,緊緊圍繞“校本”主線來開展工作,緊貼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實踐,提升體育網絡教學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加強適合女生特點的網絡課程建設,通過雙語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利用網絡的優勢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二、體育課程網絡化改革的實施策略
1.構建完整的特色網絡課程體系
根據學生特點,不斷豐富網絡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促進健康發展。
2.促進第二課堂開發,培養實踐能力
優化網絡課程設置,做好課內外教學的有效銜接,加大第二課堂的教學力度,拓寬教學實踐平臺。
3.依托網絡優勢,打造精品活動
充分利用網絡的宣傳、溝通和交流優勢,進一步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展現校園積極、健康、向上、具有活力的體育氛圍,打造精品體育節目,提升文化內涵。
4.加強網絡教學管理,構建質量監控體系
為保證體育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大教學管理力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構建網絡化質量監控體系,確保網絡教學規范開展。
三、體育課程網絡化的創新
1.網絡課程體系建設——夯實基礎,創新拓展
課程內容涵蓋廣泛,學生選擇范圍較大,充分滿足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意愿。尤其在我校女生比例高的情況下,增加了時尚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類型的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開設雙語網絡課程——開闊視野,提升品質
積極開展體育雙語網絡課程建設,在網球、尊巴、素質拓展三門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使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了解國外體育文化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
3.積極引導第二課堂——全面滲透、重點突破
第二課堂活動依托網絡優勢,積極凝練體育精品項目,突出文化內涵建設。在保證質量基礎上,做到全面滲透、重點突破。
四、體育課程網絡化教學改革的成效
1.一個突出
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網絡優勢將課內課外一體化實踐教學落到實處。通過組織第二課堂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延伸課內知識和技能,將課內課外一體化落到實處。
2.兩個突破
(1)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范圍和參與次數的突破。網絡化平臺的開發與建設,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信息傳遞更為迅捷,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參與范圍和參與次數有了較大的突破
(2)實現群體活動組織模式的突破。網絡化體育活動平臺的創設,為學生自發組織體育活動創造了條件,學生自主組織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群體活動組織模式的突破。
3.三個創新
(1)體育課程的網絡化,將課內教學、課外群體、競賽、俱樂部進行整合,形成教學優勢,實現管理模式創新。
(2)改變“教與學”的單向關系,通過共同參與活動和實踐,突破學生“階段性學習”“被動學習”局限,凸顯學生主體需求及自主學習能力。
(3)改變學生知識掌握與生存智慧、社會競爭能力的脫節現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創新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存在的不足
(1)規范管理力度有待加強。隨著課程教學和體育活動網絡化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因此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力度亟待加強。
(2)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有待改進。隨著課程教學和體育活動模式的轉變以及學生對服務的新要求,體育課程網絡教學質量評價的理念、方法需要與課程建設的發展相適應。
2.努力方向
(1)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網絡教學管理力度。
(2)提升網絡服務質量,加強教學質量監控。
參考文獻:
[1]徐宇.體育網絡課程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2]阿英嘎,孫育龍.國家級和省市級體育類精品課程網絡化建設現狀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6):17-20.
[3]劉從梅.安徽省高師體育院系網絡課程建設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0(4):138-140.
[4]吳建遜,成耀智,李丕彥.轉型期高校體育網絡課程發展的研究:以韶關學院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3):97-101.
[5]劉建航.高校課程網絡化與實踐教學融合的路徑探討[J].教育探索,2014(12):23-24.
[6]佘遠富,陳景春.高校課程網絡化建設評價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5(1):56-60.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編號:126240673。
作者簡介:張嵐(1975—)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