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許家成 關世范
摘要:本文通過對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模式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還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專業規范的評估機制、有效的供給市場競爭。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加快法制建設,適時啟動地方立法;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提高監督能力;完善評估機制建設,提高評估公信力度;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培育服務購買市場等措施。
關鍵詞: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狀
一、前言
公共服務,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
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當前我國政府對公共服務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作為公共服務的具體內容之一,公共體育服務將面臨新的發展要求。公共體育服務是個系統工程,分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和非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包括:體育活動體系、體育組織體系、體育場地設施體系、體育信息體系、體育指導體系、體育資金體系、體育政策法規體系、體育監督反饋體系、體育績效評價體系等。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指政府為了履行服務社會公眾的職責,通過政府財政向各類社會體育服務機構支付費用,用以購買其以契約方式提供的、由政府界定種類和品質的全部或部分體育公共產品和服務,是一種“政府出資、定向購買、契約管理、評估兌現”的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
二、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
群眾公共體育服務需求旺盛,需要各級政府免費提供更多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服務內容。但是,政府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能力有限,無法在短期內增加更多的體育服務內容?;谶\營成本、人員配備、場地條件等因素的考慮,政府無法保證免費開放室內場館、健身指導與咨詢、體質測試和健身講座。不能充分滿足群眾公共體育需求。增加公共服務項目,需要政府增加財政投入。在體育系統內部,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組織多為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因資金有限,難以在短期內增加收入,這也成為無法充分滿足群眾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原因之一。
(二)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對象有限
由于體育公共服務由政府一家來提供,而政府包辦式的供給能力又非常有限,這必然也會導致能夠享受到政府公共體服務的供給對象也是有限的。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缺口現象突出,人均社會體育指導員數不足 1/3000,盡管公共體育部門一直在大量投入人、財、物來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水平,然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體育需求期望仍有較大差距,要求“增加鍛煉場地設施”、“開放體育場館”、“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增加體育活動經費支持”等的聲音日益強烈,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分配不對稱,使得地方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能力受到約束,很多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的人們還很難獲得體育公共服務的裨益,體育主管部門實際上更注重“金牌戰略”,對基本的體育公共服務重視不夠,用大量的競技體育投入代替了實惠公眾的基本體育公共服務。
(三)缺乏有效的供給市場競爭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組織得到空前發展,社會組織的發展與之相比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其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落后于市場組織,致使我國政府在推行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缺乏強有力度的供給市場競爭。據調查發現,政府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完成的服務項目僅占總數的1/3,絕大部分都是采用定向委托和協商相結合的方式。以上現象充分反映出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面臨承接主體競爭不足的尷尬局面,供給競爭的缺乏將嚴重影響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三、政府購買公共體育對策
(一)加強國家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輿論宣傳工作
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是為廣大群眾身心健康謀福利一項民生工程,各地區創建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和手機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動員全社會支持參與建設。采用專欄講座、公益廣告電視訪談等形式,推廣傳播科學健身相關知識,建立公共體育服務數字信息平臺,探索建立集體質測定、健身指導、項目推廣于一體的科學健身信息技術指導服務體系。各地方體育局及地方體育局工作人員要具備與媒體和輿論打交道的能力,正確認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宣傳輿論的重要性,加強與媒體溝通協調,力爭更多的地方媒體增加宣傳公共體育服務信息的頻次,在省、市體育局政府網站登載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專題信息和新聞報道,在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開辟關于體育健身和健康的專題、專欄、廣泛宣傳科學健身知識,在電視媒體上播放公共體育服務示范區的專家宣講和領導講話,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公共體育服務示范區建設的宣傳引導工作。提高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和全民健身的知曉率、參與率,引導群眾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養成愛健身、會健身、堅持健身的文明生活習慣。
(二)以多元協同為保障強化監督機制
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效果如何,完全在于以多元協同為保障的獨立性、專業性、多元化監督機制,而監督則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部分。外部監督,一方面要成立具有專業性和科學性特點的第三方監督機構,另一方面要建立專家評估機制,通過專家對體育社會組織的資質、能力、完成效果等方面進行專業評估,對于評估不合格的項目要及時糾正,并按照契約合同追究相關責任,充分利用公眾媒體監督,通過公眾調查、公開聽證、代表協商等方式,監督政府購買的流程以及體育公共服務項目的效果,將公眾的意見和需求表達作為改進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依據;內部監督,要通過監察、財政、人事、審計、采購中心等部門監督政府購買流程和資金的使用效率,而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也要從買人的服務效果及質量層面實施定期和不定期地檢查與監察。
(三)完善信息公開制度。
政府在推進體育公共服務購買中,要樹立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工作理念。充分發動民眾的力量,根據民眾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以自下而上的民間力量來推動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信息公開的內容要全面,不僅涉及公共服務購買的程序、服務質量標準,而且還要涉及到社會組織遴選的程序與資質條件、資金預算及使用情況,公眾滿意程度等方面。
【參考文獻】
[1]周愛光.從體育公共服務的概念審視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體育科學,2012(05):64-70.
[2]周結友.體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學刊,2014(05):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