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萍
【摘要】新課改要求下,初中生英語教育必須從傳統的被動接受型轉變為全面、創新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中的創新性也逐漸成為英語教師的任務。為此,本文將對如何激發初中生英語學習中的創新性進行策略探討,以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 英語學習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06-02
一、合作互動括化課文插圖拓展創新思維
在新的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圖片,與文字相結合讓學生更加輕松的掌握更多的信息。這些插圖基本都是靜態圖像,內涵不外顯。采用計算機技術讓這些插圖具有一定動感,比如ppt軟件或者幻燈片播放的方式,將會賦予課堂教學更多趣味,讓學生學的效率更高,并且能夠借助互動教學方式來拓展思維。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通過課堂互動來展現個人所長,并形成學組內的配合,讓學生之間形成優勢互補、互相借鑒彼此長處的啟發式學習氛圍,形成立體交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制圖過程中,學生通過創造性思維發散,學習制作和組合各種插圖,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其創造力充分發揮。同時制作過程必須要做到:
(1)插圖制作的基本原則是在尊重原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升華,對原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增減,但是基本教學宗旨不能變。
(2)美育和教育的比例要合理。制圖不能偏于教育需求,必須兼顧對學生美育的培養。
(3)學生大量參與制圖工作,既是鍛煉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師的任務壓力。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各種拼圖進行位置設計和擺放,既有聽與學,也有操作實踐,極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精心設置學案激發創新思維
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變。這一點哲學道理同樣適用于教學實踐中。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學好書本內的基礎知識,打造扎實的功底,在此基礎上才能為下一步拓展思維、培養實踐能力做好準備。可以說,沒有好的知識積累做基礎,就不會有正確的思維拓展與創作。為了讓學生學得扎實、學得靈活,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基教學方法的運用:
(1)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2)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思考力上,鍛煉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思考方式,形成自己的特點,讓學生在提問、啟發和引導過程中多思考,在逐步掌握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3)注重在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引導。在文章閱讀方面,以“自學”、“共學”以及“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學生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做好課前預習,預習內容包括詞義的推斷、長句的語法剖析、主題思想的總結,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個理解,清楚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就是“自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學習和分組練習等教學活動,老師針對學生在練習活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困難進行重點釋疑和問題解答,這是“共學”;然后在“自學”和“共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去 “練”教師精選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句型、編成練習,讓學生進行必要的鞏固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三、提供學生創新探索的機會,鼓勵學生創新
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有充足的參與練習機會,只有多練多說多思考,才能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跟語言實踐聯系起來。因此,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才能具備創新能力。學生也能在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更具積極性,更具創新意愿,從而更努力學習。英語教材中大量的對話練習是非常有益的,可以通過對話練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運用,明白它的使用方法。
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語言
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有時候會受到來自母語的干擾和影響,這種干擾主要是母語在發音、語法以及表達習慣上的巨大差異造成的。必須引導學生將英語跟母語不同的特點、用法進行歸納總結,尋找到識別和運用的技巧方法。比如語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有”的不同表達方式進行歸類,分為“there be”句型和“have/has”句型。不要小瞧這簡單的歸類,這恰恰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通過分類辨析,才能更好地認識到這兩種句型表達含義上的區別,其中“there be”句型表達的是“有,存在”的含義,而“have/has”則是“擁有”的意思。再舉個關于發音的例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很多“w”開頭的單詞如果后面鄰接“or”通常都會發“[?蘅:]”的音,于是會思考是否所有這種情況都是這么讀法?老師這時候正確的引導方式是讓學生自己查字典去核實去找答案。只有自己動手尋找出來的答案才能更好地被記住。這種啟發式教學對于語言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必須通過不斷的總結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英語的語言規律和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徐琪敏.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9)
[2]蘇燕明. 初中英語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