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刑法罪名能夠使懲罰互聯網金融的刑事犯罪需求得到部分滿足,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以及發展。關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刑法規制存在完善立法以及限度適用的雙重問題,不僅要在刑法罪行中遵循謙抑性的原則、二次違法性的原則以及法定原則的前提下對刑法限制進行限度,還要與時俱進,出臺刑法修正案以及司法解釋,使成文法典具有的滯后性以及局限性特點得以彌補,讓刑法與現代社會中的互聯網金融得以發展的需求相適應,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對互聯網金融的刑法規制進行探究十分有意義,主要表現為緊迫的現實需求、推動金融創新與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等方面。當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有許多問題存在,主要表現為在管理性以及技術性方面電子信息的系統存在缺陷、互聯網金融缺乏規范的融資方式、完善的征信體系以及由于經濟體制的限制導致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落后。因為上述的種種原因,我國互聯網的金融領域有刑事風險存在。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兩面性;刑事風險
一、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創新
有一些學者認為,互聯網在技術層面影響了金融,互聯網金融不科學,由于互聯網是技術,沒有將新金融產生出來,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變成互聯網金融,不能把它當成是新的金融形勢進行分析,事實上是把前臺金融功能與后臺技術改進相結合。互聯網金融盡管應用了互聯網方面的技術,但實際上與傳統金融的工作差不多,因此當前互聯網沒有產生任何新金融。也有的學者認為將金融領域與互聯網領域相結合不是簡單的事情,在本質上開創了新的金融模式,這也是重大金融的創新,所以,對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活動的規制刑法應保持限度性。對于金融的創新,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極大地影響了金融的發展以及創新。
互聯網金融中借貸業務和傳統銀行的借貸業務相比本質相同,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是通過依托搜索引擎、社交網絡、云計算以及支付等互聯網工具創新了金融的形式。互聯網通過對制度、調控機制、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教育方式、交易方式以及交易對象等要素進行重塑,使傳統金融業中的運行模式以及存在方法得到了較大的改變,使傳統金融業具有操作方法更便捷、中間成本更低、協作性能更好、參與度更高以及透明度更強等特征,這些特點的金融形勢也被叫做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由于金融模式不斷發展進步,已經或者正在形成不僅不同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中的第三種金融的融資模式,也不同于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這種金融模式會使交易所、券商以及銀行失去作用。貸款支付、交易與發行債務、股票以及貨款可以在網上進行,這就是無金融中介的狀態。
二、互聯網金融中對刑事立法進行限縮
刑法嚴厲的打擊以及懲處,通過互聯網金融來使違法犯罪的行為得以實施,對于那些在正常經營互聯網的金融業務時不小心觸犯了刑事法律的行為,應該適度寬容處理,避免扼殺或者阻滯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活動最容易觸碰刑法的為非法經營罪,對企業、公司以及股票進行擅自發行的債券罪、集資詐騙罪,對公眾存款非法吸收罪,所以互聯網金融的刑法規制主要是針對這些犯罪進行。要將非法吸收公眾的存款罪的相關規定進行廢止,要對非法經營罪的合理使用進行限制,要限制甚至發行企業、公司以其股票債券罪的合理使用,而且要對集資詐騙罪的合理適用進行限制。
三、互聯網金融中的刑事風險
因為我國建立市場體制的時間并不長,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比較低,所以國有金融機構對我國金融資源進行壟斷,國有商業銀行對金融資產以及市場進行控制。為了使國有金融的壟斷局面得到維護,也為了使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更加方便,我國相關法律規范嚴格對吸收公眾資金行為進行管控。所謂民間融資常常被當作非法集資,有些是社會危害所造成的后果,經常會被相關司法機關通過各種罪名來追究刑事責任。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經營行為存在的刑事風險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自設立的金融機構罪以及非法經營
當下,我國提供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大部分是沒有互聯網的支付牌照的金融信貸公司或者互聯網企業,這些單位不一定具有經營合法性。事實上,許多互聯網金融的活動都會涉及資金支付、結算、基金、保險、期貨以及證券等金融業務。刑法中規定了非法經營行為,讓非法經營罪變成口袋罪。所以在沒有經過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批準的狀態下,非金融機構對這些業務金融業務進行經營,就會形成非法經營罪。
(二)構成擅自發行企業、公司以及股票債券罪、集資詐騙罪以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網絡集資的機構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有歸集資金而形成資金池、沒有經過批準就開展自融業務以及通過虛構借款項目來吸收資金等情況。因為常常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向社會公開宣傳,向社會中不特定的公眾吸收資金并且承諾收益,所以在司法解釋中有關于非法吸收公眾的存款罪的認定標準以及特征時就構成了犯罪,現如今,p2p網絡融資平臺大力發展,一部分p2p融資的平臺已經跟金融中介定位嚴重偏離,由最開始的獨立平臺向融資擔保的平臺轉變,從而又變成了可以進行存貸款業務等的金融機構,這樣已經超出了其發展的界限,就易構成犯罪。
四、結束語
綜上,當前在我國的金融市場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以及沒有取消行政的許可制度的情況下,對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進行經營可能會構成犯罪,如果是這種情況就要用刑法原則進行約束。而且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產生的,如果不明確其領域的犯罪概念或者行為就要隨著時代的腳步出臺相關法律條文。此外,針對互聯網區域中違法性比較高,但是仍然沒有刑法進行規制的相關違法行為,應該通過修正案的方法,修改以及制定新條文,進而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有效地應對,避免因為刑法滯后性造成沒有刑法法規來制約新型犯罪,這樣才能與現實社會需求相適應,在社會保護中讓刑法發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啟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5).
[2]劉憲權,金華捷.論互聯網金融的行政監管與刑法規制[J].法學,2014,(6).
[3]商建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互聯網金融之辨析[J].上海律師,2014,(2).
作者簡介:姜煒楠(1985-),女,北京人,黃金分析師,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