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吉
摘要: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國的小學生能夠對自身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充分利用,進而解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小學生就一定會真切感受到進行語文學習所具有的快樂和樂趣,這樣小學語文學習才能夠真正成為我國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將這一目標實現,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當前時代不斷變化和發展進行順應,結合當今社會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施一定的創新,本文中,筆者就探究新課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63-01
新課程改革已經明確提出,學生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必須要將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激發,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進而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自身個體的差異,鼓勵小學生選擇一個適合自身進行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生語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發展都具有自身階段性特征,不同的內容教育教學也具有各自規律。所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必須要根據不同階段學生不同特點以及不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采取一個適合教育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就對新課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行探究。
1.新課程理念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要培養學生積極性
1.1 近些年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一直都面臨著全新的課程改革,為了對更高水平以及更高層次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品質進行追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到解放自身思想,將自身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就能夠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所具有的樂趣,使得小學語文能夠真正成為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想要將這一目標實現,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當今時代發展的形勢進行順應,伴隨著當今社會不斷改革以及進步,進而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來實施嚴格的創新。
1.2 筆者在長期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過程中,只注重使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小學生一定會覺得十分辛苦和痛苦,從本質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如果小學語文教師真正能夠在自身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適當變通,將小學知識很好融入到教學情節之中,使得小學生能夠成為語文教育教學故事中主人,這樣小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十分感興趣,與此同時,加深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解以及探索,進而實現快樂學習語文這一效果以及目標。
2.新課程理念要創新教學改革
2.1 優化課堂結構,有序組織活動。在教學前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精簡那些費時、低效或無效,停留在形式上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設計真正能調動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互動交流,引發爭議達到互補提高之目的的問題和環節,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加強過程調控,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2 精心設計導學問題,推進師生互動。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不能僅僅體現在對話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的提出,啟發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賞析和理解。因此,語文問題的設計十分重要,應該從大處著眼,教師要獨具匠心,適機啟發引導。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于淺白,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其次,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想,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再次,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在進行閱讀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課后練習設計出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用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2.3 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語文教學方法有多種,在選用教法時應該注意:(1)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每一種教法可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對另一些問題可能無效。而且,單一的教法會遏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對象、特點、目的要求,而選擇適宜的教法。(3)教學是雙向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綜合體。因此,在教學中宜采用靈活多樣方法。
2.4 多媒體應用。多媒體不僅可以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同樣需要多媒體的配合。當今,非常多的企業研發小學語文教學軟件,用動畫的形式將語文知識,成語典故等中國文化傳播給學生,教師應適度給學生觀看。既看到動畫片,有能讓學生學到知識,這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2.5 教材使用方法創新。我們所看到的語文教學通常以教材上的課本展開,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或一組)訓練目標。課堂上,讀課文,想課文,說課文,基本上"萬變"不離課本。可見,課文對語文教學作用真大,對于語文教師簡直如同臂膀。因為,在他們心中教語文其實就是教課本,教課文其實就是把教學參考資料中的答案通過課堂,通過訓練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學生思想中。葉圣陶先生早就語重心長地說,教材其實也就是個例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拐杖。所以,語文老師應該將教材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找到一種深入淺出,最適合學生的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
3.新課程理念要努力做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
什么是詩意的語文教師呢?詩意是充滿激情的,不僅要有理論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語文教師,除了讀教材、備好課外,幾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他們可以說出諸多了理由。尤其在小學,他們認為語文教學知識簡單,無非是識字、寫字、讀文、背誦、習作等,把這些教好了,小學語文也就不成問題了。其實,小學語文看似簡單,可是它包容豐富的內涵。語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們面對鮮活的生命,你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與能力,還有方法與過程,更重要的情感與態度。
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生命成長。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質與精神。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我們滿足不了孩子的物質需求,那么輸入給孩子的精神就顯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從哪里來,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靠教師人格的影響和人性的發揮。教師的崇高在于無私的奉獻,在于愛心的流淌,在于對孩子的尊重。"你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是一個教師永遠追求的教育境界。語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科,如果說一個語文教師,沒有豐富的情感,沒有優美的語言,沒有應變的智慧,怎么能駕馭課堂,怎能讓孩子喜歡語文。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讓學生感到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體態,你的眼神,你的笑臉,你的手勢,你的語言??都能給學生心靈的震撼。
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厚的文化內涵。不說通曉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學、史政、科學、哲學等。我聽到過這樣的語文課,課堂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教師采用的策略都是"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實在回答不了的,把問題留下,課后自己解決。也許有人說,這恰恰是教師的高明,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我認為不完全是。課堂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教師該解答的要解答,該告訴的要告訴。把一切問題推卸給學生,教師是不負責任的。從另一角度來看,不得不懷疑,這位教師也回答不了。如果我們的教師都這樣上課,那么我們的教師真是個"大老爺"了。這個"大老爺"誰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