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摘 要: 閱讀與寫作都是語文實踐活動,本文從“反思”“前瞻”“舉措”三個層面探尋二者關系,希望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閱讀 寫作 語文教學
閱讀和寫作有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只是在近幾年內有所淡化,很值得我們重視。
一、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反思:“各人自掃門前雪”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為了寫作,寫作離不開閱讀,古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之說。單純的閱讀和單純的寫作在中學生的學習實踐中是不可能的,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可以說是為寫作服務,而寫作則是閱讀水平的檢驗,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遺憾的是,語文教學中兩者一點兒也不注意結合,“各人自掃門前雪”。“油水分離”是不爭的事實。結果呢?且不說學生的寫作整體水平不高,作文的高考成績低,就說花了很大工夫的閱讀,也不令人滿意。大家都在為這一現象而苦苦思索,花了這么大的力氣,語文教學為何效果不好呢?其實,這正是丟掉了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東西,想收獲甚大不太可能。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要管他人瓦上霜”
l.教材合理使用宏觀調控。為了改變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象,教師在教材的使用上要進行科學的思考、合理的調配。依據教學大綱,按照年級的不同,確定閱讀與寫作在體裁上的重點,將《寫作》一書內容合理貫穿于平日教學。最好還是在一個或幾個單元的后面進行一次語文基礎知識(或寫作)指導,布置一次作文訓練,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寫作實踐中。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有意向性地將說話和寫作訓練穿插在課文單元的教學中。
2.教學過程微觀把握。要使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緊密地結合,最主要的是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把握。教師除了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外,還要將寫作知識的傳授與感悟貫穿于課文教學中,小到講一詞一句,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達方式和寫作特點,都不忘寫作的指導。學生在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的學習中,會逐步積累大量的作文知識和寫作技巧,這里固然有學生學語文興趣不濃厚等其他原因,更主要的是出于對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的反感。
3.考核檢測二者兼顧。為了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同時得到提高,除了在教學中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緊密結合外,還要將這一結合體現在各種考核檢測中。在各類考試的命題時,要精心設計閱讀與寫作知識結合的試題,比如,閱讀題里有寫作方面的知識,作文題中有對材料的閱讀。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審題的準確與否、挖掘材料主旨的深淺和議論角度把握的優劣等方面。只有閱讀與寫作水平都高的學生才能考出好成績。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平時對閱讀與寫作同時重視的積極性,改變二者分離的局面。
三、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愿景:閱讀寫作互促進
1.培養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我針對高中生對讀書興趣不濃厚、認識不足的情況,首先提高思想認識,講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者,皆得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多識廣。在提高認識后,再提出讀書要求、目標并教給方法。
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周期性較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他們反復品味課本中的重點篇章,背誦精彩的語段;還要依據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提出閱讀重點,點化閱讀難點,教給閱讀方法,用好教材這本范本;教師還要定期給學生推薦一些必讀書目,介紹一些報紙雜志,范讀一些美文華章;要求學生常備“三本書”,即教室一本,宿舍一本,家一本。閑暇時間能讀多少讀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
2.注重閱讀和寫作的整合訓練。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要在認真研討課標、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結合課堂寫作訓練,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唐詩宋詞選讀》時,賞析了李白和杜甫詩歌以后,我給學生放映了中央臺科教頻道的《唐之韻》中有關李白和杜甫兩集內容,然后讓學生比較談一談“李杜詩篇”。不求統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觀點愈新奇,表述愈獨特,愈應給予激賞和鼓勵。此刻,學生情緒高漲,反應積極,議論紛紛。我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在小組內交流,選出最好的文章參與班內評比。學生的興致更高了,不僅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增加高效閱讀的訓練。課內閱讀教學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高中階段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十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在教學實踐中,我向學生推薦了一些中外名篇,學生對此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我每周拿出一節課,讓學生集體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自測閱讀速度和質量;或把文章分配好,每次有一人朗讀,一人寫評析,其他同學可自由些評析并發言。運用這樣的方法能讓學生在閱讀時產生共鳴,可以當時就將自己的想法和寫作沖動付諸實踐。
綜合以上辦法,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逐漸總結出“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測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
“以閱讀促寫作”,即讓學生通過閱讀,自我理解課文內容,自我評論、欣賞課文,自我發現課文中的寫作特點,匯報自學后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變過去那種被動的學習態度為主動地學習吸收,獲得更多的寫作知識,促進寫作。具體過程:
提出閱讀要求——熟讀課文——對照標準邊讀邊圈點畫批——小組討論評議——匯報交流閱讀后的見解——運用轉化進行仿寫。
“以寫作測閱讀”,這里主要是指導學生運用閱讀課上學得的欣賞方法欣賞學生的習作,批改作文,欣賞名家名篇,與閱讀教學緊密配合,相互促進。具體過程:
明確欣賞標準——范讀學生佳作——欣賞名家名篇——互批作文交流評賞情況——評選佳作張貼于學習園地或推薦校刊。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把兩者在一個新的層面上進行新的整合,闡釋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兩面”的思想。相信經過不斷努力與實踐,閱讀與寫作定會成為語文教學中的兩朵并蒂奇葩。
參考文獻:
[1]袁振國.問題與答案哪一個更重要?.人民教育,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