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瑩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挑戰與國家高等教育的需求環境下,我國的大學英語需要重新定位,往學術英語方面進行轉型,回歸大學的英文根本教學。學術英語教學主要培養的是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本文就英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師能力問題、英文表達水平及學生的學術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并對基礎教學進行了相關推廣。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學術英語 轉型
1.淺述學術英語
學術英文的英文簡稱是EAP,可以分為一般的學術英文及專門用途的英文。一般的學術英文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適當的理解與交流能力。專門用途的英文包括商務英語、藥品英文、生產英文、法律英文等。大學英語教學重心由英語基礎的教學到學術英語的教學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當前,要避免英文教學內容上的重復,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為今后進行專業聽課、要點記錄,以及未來論文中相關的英文翻譯做好充分準備。
在英文教學的轉型期,A學校開設了一般的英文學術課程,該課程一共16學分。此類課程將學生分為一組四五個人,然后每個小組選擇一個項目進行研究,研究分析之后需要撰寫計劃書,進行數據的分析與搜集,然后進行個人的反思與總結。課程安排包括如何講述計劃書,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如何做學術匯總與口頭匯報等。
2.當前學術英文教學中存在的困擾
2.1英文課程的學時不足
項目課程安排一共四周,16個學分,這是遠遠不夠的。從客觀層面進行分析,學習的完成并不僅僅是要進行簡單的項目研究,其中計劃書的編制,一稿、二稿及終稿的修改均應當涵蓋其中,然后這16個學分中還應該包括對此段學習的總結。當前英文教學模式中,網絡交流是比較普遍的交流手段,但是網絡教學會使得后期的任務完成相當倉促。從主觀層面進行分析,學生通過16個課時的學習并沒有系統消化課程知識,在教學中學生雖然做出了項目書,但是由于時間比較趕,一些潛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2.2教師的教學水平堪憂
與普通的基礎英文教程有很大的區別,項目課程的研究顯然更難,教師面臨的挑戰也大得多。在基礎英文課程中老師只需要提前備好課,做好準備,然后講課,而項目課程存在著多個方面的困擾,首先是觀念方面的轉換,很多英語教師認為基礎課程到學術英文的課程改革是多此一舉的,他們對于新課程存在著本能的抵觸;也有的英文老師認為基礎課程就是學生將一個報告完成,老師反而省事了;其次是教師的角色,傳統的英文教學模式是老師在前面板書,學生在后面講課,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模式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已經不太適用。老師當前的角色應該是協調建議者,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學習;最后是老師的知識儲備方面,在基礎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備課的時候只要備好課本上的知識點,在講解的時候直接按照備課本上進行講解。
2.3學生的綜合學術、書面口語表達能力不強
在當前的項目研究中,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基本綜合能力,但是當前學術概念還是非常模糊的,很多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都不知道何為學術論文,更沒有針對學術論文進行過研究與研究。其次是學生的學生研究能力不強,信息的獲得能力堪憂。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也不太強,缺乏邏輯思維能力,自然對于研究中的文字分析不夠全面、到位。
當前在項目研究課程中,老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完成一份書面報告及口語的匯報。從正常的邏輯層面分析,高考英文優異、四六級高分通過的學生的英文表達能力卻著實不太強。他們對于學術論文的結構、句式中的用詞欠妥當,書面語言的表達也沒有邏輯性,因為我們中文與英文可能針對一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形式卻是不同的。
3.如何解決學術英文教學中的困擾
3.1延長課時
針對當前課程學時不夠的情況,可以將本課程的課時適當增加。這樣一來,時間充裕了,在后來進行課程的分析與數據的計算中,學生可以仔細推敲,充分準備,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做好準備。當然,除了延長課時外,還可以在大學一年級的基礎教學中加入項目的研究,讓學生對于項目教學能夠有初步的認識。針對大二、大三已經通過英文四級的學生,可以開設英文高級課程,主要講述學術口語與報刊英文、醫學英文、生產銷售方面的專業英文。
3.2教師跟新觀念,及時提升
在我國校園人才的培養中,老師的個人素質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提高學術英文的教學質量主要是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這就需要對老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由于此前英文老師教授課程時,無論是模式還是其他都是在老師可掌控范圍的,而當前的學術英文轉型期其實對于老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老師應當進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學校也該抓住機會,聘請專業的團隊對學校的英文老師進行集中化的培訓。
同時,老師要勇敢接受學術英文模式下的挑戰,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給予學生專業化的指導,改變過去的課堂控制習慣。在教學的科研實踐中,老師可以多去圖書館看看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3.3提高學生的書面與口語表達力
學生英文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個長期的持久戰。在學生學術能力提升方面,一方面需要自身的努力、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需要老師對學生專業指導。當期的項目研究為學生的學術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將來學生進行專業的學術論文寫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老師的正確引領、學生的反復練習中,學生會考慮語句的表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邏輯的表達形式。
A大學對于學生的教學安排是讓他們大一的時候就接觸項目研究教學,二年級再進行短期的集中培訓,最后有針對性地開設提高學生英文能力的高級課程。有學生對于學術英語會有錯誤的認識,他們可能認為學術英語與之前的十幾年的基礎英文學習是一個概念的,但實際上學術英文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服務能力。有些學生在進行學術英文學習的時候尚未通過學校的四六級,他們非常擔心兩者之前會有沖突。其實學術英文不過是將教學與課堂考試的內容進行了有機統一,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給學生看一些學術文章,文章的來源可以是外國的醫療領域的報紙,也可以是國內的專業文章。在學生長時間閱讀外文文獻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翻譯,記筆記。學生在課余時間也應當提升自身的英文能力,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耿延宏.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研究生英語教學轉型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146-148.
[2]蔡基剛.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理念問題研究[J].外語研究,2011(5):5-10.
[3]王立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由通識英語向學術英語轉型中寫作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4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