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
摘 要: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歷史知識和規律的認知理解,而且要注重探討式的教學運用,更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由接受式學習向研究性、探討式的學習轉變,選取適宜的、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積極互動,從而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質疑、探究、討論,增強歷史學習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思考創新能力。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探討式教學 教學應用
高中歷史教學要以學生的主動性思考和探究為重點,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質疑和探究,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問題的討論和辨析,從而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開放式的互動,不僅極大地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在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體驗的前提下生成對不同知識的新理解。在探討式歷史課堂教學方式下,可以使學生變得更易于接納和理解他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并增強分析和綜合的歷史學習能力。
一、探討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1.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
高中歷史知識和規律需要在積極的、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可以在探討式的教學方法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并在探討過程中產生與教師的認同之感,在情感共鳴的前提下激發歷史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聯想、分析和推理,進入創造性的學習。在這個良好的、積極的互動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要有威信,將自己的積極情感傳染給學生,并保證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相適應,從而在和諧、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中,實施高效的歷史教學。
2.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歷史教學要在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的統一之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感才能獲得良好的培育。要在探討式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探討式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歷史知識的整合與信息的反饋,從而獲得探討式教學的整體效應。
3.有助于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
探討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處于最佳狀態,并在學生自由探索及參與的探討過程中,發現更高的自我期待和個人的意義,在學生被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實現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敏銳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加深對歷史知識本質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二、探討式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1.準備階段。
在探討式教學法的運用之下,教師要精心選擇討論的主題,這是教學的關鍵和核心,要選擇學生可以理解的討論主題,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深奧,而要難易適度,這樣才能保障探討教學法的有效進行。教師還要明晰探討主題是否貼近學生的知識培養目標與情感培養目標,選擇學生可以接受的討論方式,如:個體式討論、分組式討論、教師參與討論等,引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把握討論的原則,即要使探討的觀點明確,材料準備具有可信度,從而使探討式教學具有實效性。
2.探討階段。
教師將學生引入探討主題時,可以采用不同策略,即:(1)開門見山式的主題探討。教師直接將學生帶入探討情境探討問題,沒有過多的開場白,如:讓學生在課堂上探討一個問題:中國著名的四大發明為什么沒有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即推動了歐洲社會的進步?(2)課堂講述后引出探討主題。中國歷史上腐敗的清政府導致了鴉片戰爭,教師在講述這個歷史事實的經過之后,引出探討的問題:在鴉片戰爭之中,清政府為什么會處于失敗的境地,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協議?(3)精簡式的主題探討。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資料之后,可以精簡一個歸納性的主題,讓學生探討。
3.探討中的問題解答,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對于歷史問題的探討,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在探討中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例如:在《中國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一課中,中國在中法戰爭中是乘勝求和,教師可以假設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同學們,你們認為中法戰爭是要乘勝求和,還是應當繼續打下去?這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不同的討論,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如:在《秦朝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一課中,可以讓學生提出不同見解,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秦始皇被民眾告上了法庭,你們可以自己思考,為秦始皇寫一份辯詞或者幫民眾寫一份訴狀,這個假設性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討熱情。最后,學生在發表各自不同見解的時候,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認為秦始皇的功大于過,認為他對統一中國的史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在結束中國的戰亂之后,實施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另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極大地損毀了中國傳統文化,其專制的徭役也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學生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生成不同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得到知識。
三、結語
探討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參與,在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進行深入探討,從而提升學生對問題主動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不盲從書本,在對問題進行質疑和思考的過程中,提升歷史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方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討論式教學法[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03).
[2]周麗娟,歐陽淵.課堂討論與討論式教學概念的邏輯區分[J].大家,2010(12).
[3]張無瑕.智慧歷史課堂及其建構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