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強
摘 要: 目前,大家都在探索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在教學有效性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爭論,有的老師認為,教學有效性集中體現在最終的考試成績上,考試成績好的,教學自然效率高,反之,考試成績不理想,怎么說教學效率也不能算高。而另外的老師則認為,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單單拿考試成績衡量教學的有效性顯得有些偏頗,而作者應該從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衡量教學有效性。作者認為,在當前教育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存在這樣的爭論十分正常。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有效閱讀 有效提問 有效激勵
目前,大家都在探索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在教學有效性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爭論,比如,有的老師認為,教學有效性集中體現在最終考試成績上,考試成績好的,教學自然效率高,反之,考試成績不理想,怎么說教學效率也不能算高。而另外的老師則認為,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單單拿考試成績衡量教學的有效性顯得有些偏頗,我們更應該從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衡量教學有效性。筆者認為,在目前教育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存在這樣的爭論,十分正常?,F就這一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就思想品德學科來講,我想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兩個維度進行衡量,一個是考試成績,一個是綜合素質。我一直認為這兩個方面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統一的。一個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在考試中應該有比較出色的表現。因此,我在教學中,就側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呢?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對教材的有效閱讀
河北省實行考卷考試已經有十多年了,考試試題的命制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既然是開卷開始,那么,一切試題就不能在教材上簡單地找到答案。否則,我們的開卷開始就失去考試的意義,無法真正測試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在應對開卷考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忽視對試題材料的深閱讀,粗粗看過材料后,瀏覽一遍設問就開始翻書,或者開始寫答案。這樣下來,學生的成績總提不上去。針對這一問題,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對教材的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
比如,對于剛剛升入九年級的學生來講,在講新課之前,我一般先讓學生拿出教材,讓大家研究教材的目錄。首先讓學生了解教材的大致情況,如這本教材一共分為幾個單元(九年級人教教材分為四個單元,依次為:第一單元,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第二單元,了解祖國,愛我中華;第三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第四單元,滿懷希望,迎接明天),然后揣摩這幾個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隨后我讓學生再細一步,看看每個單元各自包括幾課,每一課的課題又分別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工作,目的是讓學生在腦子里建立一個大致的網絡框架。
通過這樣的教學,我就告訴學生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即先粗讀,再細讀的方法,掌握這樣的方法后,我們再應對開卷考試就不那么難。對于一道試題,我們先要粗讀一遍,了解其大意,然后進行細讀,具體就是將試題的材料分為幾個有機部分。技巧就是通過不同的標點符號區分。一般按句號,一個句號就是一層意思,通過這樣的訓練,我們就能全面解讀材料,而不會忽略任何一個有用的信息。經過這樣的訓練以后,學生在應對開卷考試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明確課堂上的有效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曾經在素質教育的探索過程中,還曾產生過問題教學模式,就是一堂課以問題為統領,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思考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提出問題的質量關乎教學有效性。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問題的設計,力爭每一個問題都能觸發學生思考,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讓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就很少用“是不是呀”“對不對呀”這樣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因為這樣的問題基本屬于無效提問,我們提問的問題必須有明確的指向性,同時激發學生思考才行。對于“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的問題,很多學生可能就會不走腦子地做出回答,達不到提問的效果,這樣也就大大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另外,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有了不懂的問題,在向老師提問時,也特別注意提出問題的指向性和有效性,這樣的提問方式就大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應對我省的開卷考試中十分有益。
三、有效激勵,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在每一堂課上,我們要對每一位學生都充滿期待,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值得信任的人,當學生圓滿回答某一個問題之后,給予及時表揚和肯定。例如,在思想品德小論文教學中,用充滿欣賞的語氣朗讀學生范文,用贊美的語言講解學生小論文的邏輯、語言與條理,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還可以開展互評、互改、小組評議、集體點評等活動,目的在于以學生為評價主體,通過老師的激勵,或者同學的互評互議,營造各抒己見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里,學生會享受到民主,體會到和諧,同時會發展個體能力,張揚個體,從而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好思想品德課的自信心。
總之,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過程,是有心教學的總結,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它所關注的不僅是傳播思想品德知識,更是學生智慧的發展。政治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的教學觀,把思想品德教學看做是和學生的對話,是對學生品德發展的溝通,是和學生共同合作、共同享受、共同成長的過程,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展提供空間平臺和機會,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思想品德,實現有效的、高質量的課堂互動,從而實現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