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純 李志


摘要:“教師話語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對組織課堂活動和學生的語言習得十分關鍵,教師設計問題與課堂提問是教師話語的基本成分”。學生思維的發展往往是從問題的解決開始的。因此,設計問題與課堂提問作為教師最常用的教學途徑,尤其是在語篇教學中,就顯得格外舉足輕重了。對語篇教學的提問,關鍵在于“有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設計問題;運用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課堂中,提出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方法之一。教師設計的問題將存在于每節課中,教師利用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思考,刺激學生回憶知識等。就教師設計問題的功能而言,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頻繁提問,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思考和參與課堂教學;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一、問題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問題有不同的分類。其中有三種常見的分類法。第一種分類是限答式和非限答式問題。限答式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Yes/No),如:Do you like spring? 非限答式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如:Why do you like spring? 這類問題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第二種分類是展示性和參考性問題。展示性問題是教師已經知道正確答案,用來檢查學生是否也知道答案。相反,參考性問題是教師用來發現新信息,無確定的答案。第三種分類是低級和高級問題。前者只要求對知識的回憶,而后者需要更多的推理和分析。在《英語教學法教程》中還有更加細致的分類,把問題分為:知識問題、理解問題、應用問題、分析與綜合性問題和評價問題五類。雖然在英語教學領域中已經通過很多途徑對問題進行了分類,但是,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候,仍然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一系列問題。
二、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近幾年來比較熱門的課題。在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我通過觀察課堂實錄,記下了執教者在語篇教學的問題設計上存在著普遍的問題。
(一)問題設計忽略課堂互動
通過觀察教師們的幾個課堂實錄發現,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展示性問題遠遠多于參考性問題,如表1。然而,參考性問題能夠促進學生的想象,引起更多的課堂互動。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地多問些參考性問題。回顧我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在這方面也是欠缺的。
(二)問題設計偏離中心話題
通常情況下,每個語篇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的。因此,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稍微偏離話題,就有可能把學生引到不同的話題上去。從一開始就給學生模糊不清的概念,導致學生分不清整堂課的主題和中心。
(三)問題設計偏向籠統概念
小學英語課本上的語篇從內容上看似比較簡單,在思想情感的滲透也比較淺顯。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很好地掌握里面的語言知識點,做到會看、會說、會用,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提出幾個籠統簡單的問題,接著給出答案,就算是將整個語篇過了一遍。看似大部分學生能理解,其實真正要學生根據關鍵字詞,就語篇的話題或語篇本身輸出一些東西,學生立刻就“現形”了,變得無話可說,或者有話說不出。
(四)問題設計缺乏邏輯訓練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存在相當普遍的一個現象,教師傾向于逐字逐句逐段來分析語篇,從每個細節入手來設計問題,力求將每一個細節都覆蓋到,生怕有所遺漏。這樣一來,整個語篇就顯得支離破碎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只能將眼光放在各個小細節上,而忽略了整體語篇的感知理解,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把握不了語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可見,在現在的英語語篇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關注提問的有效性。
三、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提問的基礎——圍繞主線,把握整體
一般而言,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進口語篇話題,圍繞主線,幫助學生建立起語篇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尤其在課堂開始,尚未進入語篇教學的鋪墊導入階段,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直截了當,簡潔明了地將學生引領到主線或者主題上去。在英語語篇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把詞匯、句型、語法等一一剖析,忽略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和理解語篇,偏離了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緊緊抓住語篇的主線設計一些主干問題。
(二) 提問的靈魂——解讀教材,以生為本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決不是唯一標準。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資源實現由“教材”過渡到“學材”。教師的提問也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聰明、自信的學生,教師可以問些難度相對較高的問題,讓他們覺得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對于安靜、害羞的學生,教師可以問些容易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欲望。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課堂互動比較單一枯燥。實際上,問答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學生問老師,生生互動,可以用下面的兩幅圖來形象地表示,圖1表示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教師提出。
現在的教學觀念告訴我們,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起指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交流,充分創造和想象。
(三)提問的保障——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由于小學英語語篇內容大多都比較簡單,所以不少教師往往只注重整體和主干性問題的設計,致使設計的問題粗枝大葉,停留于淺層。教師應根據語篇中一些關鍵的單詞、詞組提出具體問題,引到學生靜心閱讀,捕捉文本的細節信息。語篇教學并不是說隨著文本的教授結束就完全結束了,相反的,課后的活動才是整個語篇教學的一個“完美收官”。英語語篇的教學不是純粹的教授語篇的主要內容和語法結構等,它只能作為一個語言載體,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借此發掘出文本的內涵,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培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讀后問題的時候,要設計一些評價型、生成型、思維型和探究型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高級階段。
(四)提問的關鍵——面向全體,學會等待
眾所周知,一個班存在著所謂的“好學生”和“壞學生”。一些教師比較喜歡點“好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會節省課堂時間。然而,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傷害那些“壞學生”的自信和自尊。漸漸地,他們就覺得自己不屬于整個班集體。其實,衡量教師提問技巧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善于利用等待的時間。有些教師提出問題后,往往比較焦急地想要立即得到反應。他們覺得整個教室突然安靜下來幾分鐘,顯得比較尷尬。有時候如果沒有學生回答,教師甚至自己說出了答案,實際上,學生不能立即給出答案,很可能是沒有完全理解問題的意思。因此,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換種方式提問。存在的另一個想象是這樣的,如果一位學生的答案不是教師想要的,有些教師會立即轉向其他學生。這些教師就失去了讓學生改正的機會。有時候,有些學生甚至不明白自己哪里錯了。在課堂實錄中,就有類似的事情,一位學生在回答問題后,老師就否定了,他茫然地坐下了。如若是這樣,課堂提問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更需要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提問來促使學生更多地參與二語習得,給學生更多機會。問題設計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熱情,啟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主要載體,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正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關注。有效提問,使學生從被動地“學”轉變為主動地“學”。只要教師掌握了一定的提問技巧,和學生共同努力,那么英語課堂教學將取得更好的效果,促使學生更積極活躍地參與課堂實踐,從而使語篇教學更有效地進行,最終真正提高和推動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