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訪談、實踐總結,對校園足球開展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制約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并提出對策,以期校園足球更加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中學;校園足球;發展;制約因素
近年來我國足球水平不斷下降,與其他處于世界前列的國家相比,足球人口眾多,但足球普及明顯不足。因此,我國足球運動競技水平的提高,首先要依賴青少年足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校園足球的推廣普及,意義重大。
一、校園足球的價值與特點
體育是素質教育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是學生形成終身體育、德育教育的保證,是輸送和培養各級運動員儲備的重要環節;校園足球活動能使學生學到團隊協作、溝通、社交等能力;通過參與比賽使學生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寬容、自信等品格;學會如何面對競爭、參與公平競爭、解決問題的能力。足球項目價值本身包含了素質教育的核心,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就是開展素質教育,通過參與足球運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從中體驗到足球運動的所帶來身心健康、精神財富,使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更加高效和圓滿。
二、制約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
1.認知觀念的影響
受傳統和應試教育影響,大多數家長都認為,足球運動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不可輕視;大多數學生喜愛足球,但由于初中階段,學習任務繁多,迫使其不得不“戰略性”的放棄;對于大多數學校,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思想依舊把“教學成績”作為其工作中心,“升學率”仍然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首要指標,導致學校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嚴重輕視了足球運動的價值,忽視了足球對提高學生健康的意志品質的作用,影響了校園足球的開展。
2.保障體系的影響
校園足球的發展需要一整套的保障體系,其中包括場地器材、師資、經費、科學訓練方法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必備的運動場地器材設施等,校園足球難以正常的開展,體育設施不完善是決定校園足球開展的必備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缺乏,足球專項老師不足,足球教師知識單一,足球素養滿足不了時代的需求,教學方法落后,育人意識不強;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大量資金集中于應試教育學科上,僅有少量的資金會投入到學校體育,而校園足球能否順利的開展,必須以資金作為保障實施的;“體教結合”仍然是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教管部門和體管部門的有機結合,校園足球的發展的有效保障。
三、結論與建議
1.轉變觀念
改變思想,轉變觀念,為中學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思想保障,建立具有教育性、可持續性的發展理念,在已經實現的“教體結合”基礎上,既加強文化課學習,又要合理的進行校園足球的訓練工作,正確看待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結合。培養實戰型理念,在訓練教學中以實戰的角度出發,很抓基本功練習,注重訓練足球的思維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練習;教練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位置的針對性訓練,同時以科學化的訓練方法興趣培養學生興趣和各項專項素質,并與未來的發展相結合。
2.完善整套體系
(1)管理體系。建立完整的新生年級運動員選拔制度、訓練制度。重視常規體育教學,把足球項目列入教學重點,抓好新生年級基本身體素質的培養的興趣,強化其他年級的技戰術水平。建立專業的校級足球訓練隊,從發展的角度制定科學、合理、系統的訓練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競賽活動。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訓練效果評價制度,發展、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2)保障體系。完善整套保障體系,加大體育資金的投入,應將校園足球發展納入到學校長遠規劃的一部分,保障校園足球場地建設,課程開發、教師培訓、教練員聘任等。完善教師激勵制度,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福利、表彰評優等,教師組織課外足球活動、課余足球訓練、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繼續完善學生足球特長教育培訓體系:高中,大學、專業隊橫向聯系,縱向有銜接,能解決特長生的升學就業和進入專業隊訓練比賽,以及成長所需要的招生訓練比賽體系;引進多樣化的足球設施,建立滿足訓練和比賽的足球場地,如“五人制”、“七人制”、“籠式足球”場地等;增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制定安全規范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安全檢查和管理,建立學生運動意外傷害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進一步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決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體教部門的有力結合,開展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評估,開展中學校園足球專項督導評估,地方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在政策上推動校園足球的發展。
(3)競賽體系。校園足球競賽體系重心落在校內,首先形成校內足球競賽體系,再以校隊或俱樂部形式逐步組織足球比賽、形成聯賽競賽制度,相互交流學習,提高技戰術水平。同時建立獎勵機制,激勵教師、學生積極參加。
其次,現在各地不同程度都出現了私有資本的業余和職業俱樂部,他們是校園足球的有益補充,應當給予重視,同時開展同級俱樂部之間的常規競賽和交流機制,檢驗和促進訓練水平、實戰能力。
發展校園足球,提高全面足球素質,加強青少年足球人才儲備,推動中國足球事業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衛平來.校園足球活動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J].安徽體育科技. 2010.
[2] 張慶春.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與足球后備人才培養[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5).
[3] 廖欣.試論“校園足球”[J].四川體育科學, 2010(2).
[4] 校園足球能否破解足球基礎難題[N].工人日報,2010-10-29.
作者簡介:王萍(1976-),女,陜西風縣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