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靜
摘 要: 大學核心競爭力研究源于各高校為生存與發展、地位與榮耀而競爭的現實。對于普通院校英語專業而言,建設核心競爭力尤為重要。本文從核心競爭力的理論內涵入手,探討其意義與適用。普通院校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是基于專業本質和獨特資源,促使專業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協調知識、技術和能力的一體化能力。專業核心競爭力需培養和積聚,隨應用分享而提高,促使專業對環境快速反應,制定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社會效用,提高自身價值。
關鍵詞: 核心競爭力 英語專業 內涵研究
一、引言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源于當代管理學。1990年美國學者C.K.Prahalad和英國學者Gary Hamel在HarvarD.Business Review上發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正式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1]。當管理學與經濟學碰撞交融,核心競爭力理論逐步在企業運行與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高等教育領域,很多院校吸收借鑒了這一成果,在大學的管理中引入了核心競爭力理論。大學雖然是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組織機構,但大學也具有生產性、組織性、競爭性等“類企業”性質,為核心競爭力的管理理論提供了施展空間。
當代普通高校面臨競爭且參與競爭,競爭已經成為大學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經濟全球化帶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除了由各國政府徹底資助的教學活動(如軍事教育)以外,凡收取學費、帶有商業性質的教學活動均屬于教育貿易服務范疇,所有WTO成員國均有權參與教育服務競爭[2]。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對消費者的興趣、需求和期望承擔責任;滿足競爭的規則和規律,讓資源向最有效使用它的人轉移;有效利用教育成本。另一方面,市場利潤最大化追求勢必壓縮和扭曲學校的社會目標、對人與社會的終極關懷。但究其本質,大學作為社會的非營利機構與企業是不同的,公立如此,私立高等院校也是如此。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就需要按照產業屬性和教育自身的規律準確定位。首先要保證在一個學習型、知識型社會,學校仍是社會智力生活和創新生活的主要交換中心。同時,伴隨著近年來普通院校的快速發展及信息時代外部環境的改變,高校形成競爭的意識、機制、戰略和優勢,發展專業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二、專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對各種能力的綜合提煉,是高度集成的復雜能力系統。具體的競爭力包含許多方面,從要素上說,它包括理念、學科、師資、戰略、管理、文化的競爭力;從社會價值來說,它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知識保存、傳播與創造的能力;從時代性看,它必須具備大眾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能力[3]。核心競爭力理論主要有三個特征:一是價值性,即能很好地實現顧客所看重的價值;二是獨特性,即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三是延展性,即能夠同時應用于多個不同的任務,使企業能在較大范圍內滿足顧客的需要。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國家或者參與競爭的個體)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而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也需要培養和積累這種能力。市場競爭是人才資源資金的競爭,資源是有限的;資源走向是人為競爭的結果。作為私立普通高校,其更需要主動參與競爭,積極為自身創造機會,也為多元化人才創造競爭機會。
專業核心競爭力指的是與其他普通院校同專業相比具有的吸引力,掌握資源,創造價值,為社會提供知識和人才的能力。它包含硬核心能力,指專業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能力;軟核心能力,即專業管理能力和專業文化的凝聚。一方面,專業核心競爭力包含對專業產品的要求。作為高等院校的具體產品,學生掌握具有競爭優勢、獨特情商、專業知識且不易模仿的技能[4]。另一方面,專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動態型能力,強調整體性、主體性、競爭性和能力集成性。它基于整體和綜合能力的新模式新思路,改變過去只重眼前、不重發展戰略,只重自身完善、不重環境變化的事實,改變零散、單一、封閉的現狀,促使專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參與競爭。專業不再是學校羽翼下的孤島,而是學校改革的先行者。
三、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講,英語專業要培養具有英語語言能力、英語文化品格;跨文化思維、多元思維能力的人才。同時教育的本質決定專業的責任是在教學、科研和其他工作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應當是基于辦學文化和理念,以專業的持續和諧發展、學生的全面成長進步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支柱,綜合辦學資源、師資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效能和社會服務能力等各種要素形成的合力。構建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具體的三個維度包括:資源配置優化,融合平衡;學科特色鮮明,創新務實;結構合理,多樣高效。
1.資源優勢市場化
只有融合平衡的優化配置才能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佳效力。英語專業發展需要人才資源資金,人才是根本,學科帶頭人,優質教師和生源是核心;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需要專業主動接觸和爭取;資金對外語類專業的教學也很重要,新時期需要新工具創造新成果。新知識、先進的師資培訓、完善的研究基地及優化的教學管理,同樣也必須在市場上獲取,在市場上接受檢驗。
2.學科特色品牌化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量關鍵信息被稀釋,沒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沒有辨識度,無法獲得關注,也無法留下持久的印記。特色專業培養特色人才是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廣播的文化知識,能熟練運用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是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英語專業在全國范圍內已進入成熟期,但英語專業的應用發展還處于初期,未來大有可為。時代對英語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專業在只有勇于創新且腳踏實地,才有競爭的力氣和資本;只要針對社會、市場、人才的需求,就有競爭的空間和機遇。
3.結構建設多元化
要素搭配合理,執行暢通高效,整體才能良好運轉。英語專業的結構建設在于調整、增補和完善。對于各要素而言,已經存在的結構是依托,不足則需要對其進行協調、增或減、創新或拋棄。打破結構的固化,不斷進行細微的評估和改變。無論是對專業要素,還是專業產品,單一扁平化的評價和定義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多元化的結構應當貫穿于專業各個方面。以專業學生能力建設為例,專業知識、技能、實踐不可偏廢,在評估中同樣不能簡單由測試評定,不能單純由學校評價,而應當包含學生實踐的主體,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等各部門檢驗,完善能力評估體系。
綜上所述,普通院校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是基于專業本質和獨特資源,促使專業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協調知識、技術和能力的一體化能力。構建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依賴于三個維度建設:資源配置優化,融合平衡;學科特色鮮明,創新務實;結構合理,多樣高效。
四、培養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三個關鍵、四個階段
專業核心競爭力內涵豐富,而核心是相對的、動態的,也是恒定的;核心體現在統領性和長期性。它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一是專業是否有創新能力?知識經濟取勝的法寶是大量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新技術的生產和運用。二是專業能否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特色人才,培養其具備對知識的綜合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夠運用現代技術獲取新知識,以及把知識轉化為現實財富的觀念和能力。三是專業學科能否不斷發展?學科以專業為基礎,專業以學科為依托。持續成長的學科為專業建設提供發展的最新成果、用于教學的新知識、科學的師資培訓、完善的研究基地及優化的教學管理。
核心競爭力是隱形的,要在學校、專業的改革、發展的實踐當中來體現。培養核心競爭力是一個需要發散和創新的創造過程。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6]。這四個階段對于塑造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必不可少。
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期。這個階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做前期準備的階段。為深入準確把握本質,把握自身發展的機制和規律,提高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首先需要了解現狀。同時由于英語專業的特性,面對的挑戰和未知眾多,搜集前人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形成新的認識、準確的認識至關重要。現在的專業普遍趨同,人才培養目標、模式趨同,差異則在于規模、效率、水平、質量、地位、目標和外形。從辦學的實際出發,可能沒有最優結構,沒有最佳模式,有的只是滿足特定社會、特定歷史條件、特定需求環境,以及傳統的不斷發展的結構和模式。
第二個階段是醞釀期。醞釀階段主要對前一階段所搜集的信息、資料進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礎上,找出問題的關鍵點,以便考慮解決問題的各種策略。對私立普通高校英語專業而言,人才社會需求和學習者個人需求的現狀及層次特點是突破點。構建增強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模式,必須促進英語人才培養的高效性。宏觀層面,它應當指導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課程設置、明確不同類型學生和需求的培養方向和重點;微觀層面,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引導課堂內容、設計和教學方式的選擇。
第三階段是豁朗期。經過前兩個階段的準備和醞釀,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構想已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初步的實踐成為這一時期主要活動。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點試驗,觀察不足和效果,收集反饋資料,進行思考和改進,再進入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的檢測。對于英語專業而言,這一階段意味著和外界的接觸和合作洽談,尋找彼此利益的結合點,進行初步嘗試。人才培養需要市場的檢驗,英語專業人才更需要打破缺乏經驗的怪圈,在檢驗中進一步培養。無論是個人還是專業,都需要在這一時期接受打磨。
第四階段是驗證期,實施階段。通過對前面三個階段形成的方法、策略進行檢驗,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是一體化的能力,融合各階段、各要素、各技能的復雜整體,難以被競爭對手復制。那么,在自身的建設過程中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一個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環過程。通過實踐不斷檢驗,從而得出最恰當的過程和最想要的結果。在質疑、推翻中開始,在調整、嘗試中驗證和進行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這一階段是高校與社會結合最緊密的階段,企業或部門的參與直接決定了驗證的結果。對知識的綜合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運用現代技術獲取新知識,最終落實到把知識轉化為現實財富的觀念和能力。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必須在市場和實踐中體現。
五、結語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力氣。高校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本質上是不斷探索、試錯、前行的勞動密集型活動。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是基于辦學文化和理念,以專業的持續和諧發展、學生的全面成長進步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支柱,綜合辦學資源、師資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效能和社會服務能力等各種要素形成的合力,需要長期辛勤培養和積聚,在應用分享中不斷提高,直至專業對環境快速反應,制定可靠發展戰略,優化其資源配置,發揮更大社會效用,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C.K.PrahalaD.an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0(5): 79-91.
[2]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Paris (France).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Innovation.Current Commitments under the GATS in Educational Services.BackgrounD.Document[A].Paper prepareD.for the OECD/US Forum on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C],Washington,DC.2002.
[3]張衛良.大學核心競爭力理論與實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5.
[4]許敏.“開拓創新”教育理念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 12-13.
[5]王立非.葛海玲.我國英語類專業的素質,知識,能力共核及差異國家標準解讀[J].外語界,2015(5): 2-9.
[6]G.Wallas.The Art of Thought[M].2nD.ed.Boston: Allyn anD.Bacon,1926.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基于需求分析的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及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B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