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敏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教育行業向前發展的主旋律。語文作為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必然會將創新作為教學的理想追求以及全新境界。創新的目標已經確定,現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到底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怎樣更新教學觀念與學生的學習觀念等等都成為教師每日的教學工作中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思考進行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創新與實踐
語文是對學生的母語進行再教育,幫助學生從更深的層次來學習和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這對于學生來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縱觀小學語文教的實際情況,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一味的堅守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追求自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完全忽視掉學生的想象與創新能力,教師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已經慢慢壓制住了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力也在一步步減少,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當前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扭轉當前的學習局面,不斷地創新與優化教學模式。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生是創新的主體,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受到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創新意識都漸漸被消耗殆盡。所以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全新的嘗試與改變,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與時間。關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相關建議:
(一)要對創新的概念有一個全面且正確的理解
教師一定要正確理解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生與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不同,他們年齡很小,沒有什么經歷,知識儲備量極小,人生觀與價值觀都很不穩定,具有明顯的變動性,教師不能衡量一般人的標準來衡量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正是由于小學生的這種特點,他們的創新思維才會異常的活躍,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他們的創新意識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給予學生足夠的創新空間,注意教育的方式與方法,不能打擊到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二)尊重學生的自然發展,不可強制學生的言行舉止
教師不要再沉浸于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絕對權威的理念,要及時扭轉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把自己與學生同等的地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就是平等的,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與心理個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質疑給予及時的解答,保證學生能在一個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只有在一個相對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被激發出來,學生才敢于將自己的創新性想法表達出來。
良好的情緒以及心理情感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成長發展,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一旦發現學生的情緒以及學習不在狀態,要及時給予學生關心與教育,保證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以自然的狀態呈現出來。
二、在施行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工作中需要堅守以下的原則
(一)在語文課堂中,遵循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不是簡單的單向活動,教學包含著兩個方面:一是教,二是學。教師與學生都要對教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教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教授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學生在教學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沒有學生,教師的教授就沒有任何意義;沒有教師,學生也就不能學到知識。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只負責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更應該扮演好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啟發者,這就要求教師要以自己的思維調動與引領學生的思維,與學生一起打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保持質疑的態度,鼓勵學生提問題。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松散懈怠的征兆時,教師要負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只有遵循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原則,并把它們統一起來,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長,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開放性與目的性原則。只有讓學生把所疑、所想表達出來,才能打開他們個性發展的空間,創立一種個性解放、個性張揚的教學形式。開放性課堂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拓和個性的發展。創新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動態中探究未知,獨立的發現問題,尋找有創意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的基礎是繼承,語文學科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在小學語文創新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充分注意知識點、能力點的到位。要注意把學生引導到課文中來,引導到具體目標上來。
(二)語文教學中,要兼具教學的開放性與目的性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開放性的學科,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把語文的這些特點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語文具有著非常強大的包容與傳遞功能,教師可以適當對語文知識進行一定的延伸與滲透,但是也要注意一定的限度,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保證每一次的知識延伸都不會偏離教學的軌道。
(三)堅持情感性與實踐性原則
語文是情感滲透最為明顯的一門學科,語文知識自身就蘊藏著情感,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就是可以通過設置語文情境的教學模式,來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因素。同時語文與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語文是帶有生活氣息的,所以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制造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對生活的幫助作用。
(四)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同時要結合德智教育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使小學語文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僅要成為學生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到的工具,更要成為學生在思想行為以及心靈追求上的一種精神引領。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滲透德智教育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結語
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活動,不僅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會為培養出合格的未來創新型人才奠定下堅實的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玉華 .《小作家選刊》 - 2015基于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
[2]王林發,劉海濤 .《中國大學教學》 - 2013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