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媛
[摘 要]農村信用社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中間業務的發展比較緩慢。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汾陽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發展汾陽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汾陽市
一、引言
金融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和混業經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利潤空間縮小,使得各大銀行紛紛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在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帶動下,國內商業銀行意識到了風險小、收益穩定、業務擴張性強的中間業務的發展前景,紛紛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但現今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仍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信息系統建設起步較晚的農信社,中間業務還存在人員少、品種少、投入低、收益低、應對效率慢等諸多問題。何廣文(2003)認為,金融自由化的深入,金融管制的放松,社會金融服務需求的擴大等等這些都要求銀行業尋找新的增長點。胡林華(2011)以及張濤(2014)認為具有地理優勢和區域優勢的農信社的中間業務并未得到重視與認同,且由于農信社本身的一些劣勢,導致農信社的中間業務收入與國內外各大銀行相比,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本文對山西省汾陽市各村鎮的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分析汾陽市各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現狀以及不足,提出發展汾陽市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對策。
二、山西省農信社中間業務發展現狀
山西省汾陽市是一個擁有2個鄉,9個鎮,43.62萬人,1543個企業的城市,市內有42家農村信用社,分布在各個鄉鎮及其下轄的5個街道,本文中的數據是通過對各農信社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詢問,并將汾陽市內的大型股份制銀行與農村商業銀行與農信社進行比較所得。
汾陽市的農村信用社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與發展,中間業務的業務量、業務范圍和業務種類有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新品種得到開發和普及,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日益增多,服務功能日益擴大和完善。但是,在很多地方中間業務只是作為“派生業務”、“輔助業務”,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發展中間業務可作為實現資產多元化、扭虧轉盈、防化風險的有效手段。對汾陽市42家農信社中間業務的調查發現存在如下問題:
起步晚,品種少,結構不合理。汾陽市很多農村信用社近幾年才開始推出簡單的中間業務, 14家農信社在2000年才開辦中間業務。大部分中間業務還是建立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其業務品種單一,范圍較窄,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很少,中間業務的發展處于低層次、功能不完善階段。中間業務市場沒有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指導其發展,缺乏行業性的統一規定,造成了一種盲目的惡性競爭形勢。
收益低,人才少,觀念跟不上。很多農信社管理混亂,農信社內73%的工作人員為專科畢業,沒有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來制定發展戰略與長遠規劃,也沒有能力去開發一些有吸引力、獨具特色的產品,眼光仍然停留在傳統業務上,不具備創新能力的農信社在與商業銀行競爭中處于下風。
汾陽市經濟發達程度不高,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投資理財的觀念較缺乏,且各鄉鎮的中間業務發展不平衡。經濟越不發達的鄉鎮,中間業務發展越是薄弱。汾陽市一些較為發達的城鎮如賈家莊鎮、冀村鎮等,其信用社已經開辦了代收水電、學費、移動通信費、代理保險等中間業務,而欠發達的城鎮比如峪道河鎮,還僅僅局限于簡單的代收代付。整個汾陽的市場需求不大,消費群體較少,消費能力差,代客理財、代理證券等高附加值服務項目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三、汾陽市農信社中間業務競爭力
(一)與大型股份制銀行中間業務比較
將汾陽市農村信用社與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晉商銀行等各大銀行的汾陽支行相比較可以得出,農村信用社在各大股份制銀行未入駐汾陽前,在國有銀行的夾擊下暫時占有較小的的市場份額,2009年之后晉商銀行的成立迅速將農信社的部分優勢地位搶走,此時的農信社進行了改革加大中間業務的開發力度,因此農信社的收入占比仍在上升。2014年,各大商業銀行在汾陽設立支行,市場競爭加劇,農信社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緩慢。農信社的代理類、銀行卡業務、支付結算類業務所占收入比重較大但是種類較少,且交易類、承諾類、擔保類業務目前還未開辦,在品種的選擇上比較少。
(二)與農商行中間業務比較
堯都農村商業銀行成立于2010年,其前身為堯都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間業務主要為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以及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代收代付,代理保險,經國家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等等,相比起農信社來說,種類要豐富得多,因此業務發展的也比較好,收入比農信社的更多。
四、結論與建議
汾陽市的農信社中間業務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且發展區域間不平衡,農信社業務品種少、人員素質不高。這些都導致了農信社與各大股份制銀行相比處于劣勢。因此,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解決好內部人員對中間業務認識上的偏差,使其充分認識到發展和拓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開發新品種時,金融產品的設計上要體現產品之間相互的替代性,增強各個產品的獨特性;監管部門應出臺中間業務監管原則,為我國銀行業開展中間業務制定業務規范,加強對中間業務的分類管理,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
參考文獻:
[1]胡林華.農信社中間業務發展現狀、缺陷與策略[J].中國農村金融,2011(5).
[2]張濤.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及拓展策略[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
[3]何廣文.拓展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路徑思考[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3(2).
[4]尹德軍.如何彌補農信社中間業務“短板”[J].中國農村金融,2011(14).
[5]張秋敏,童沫晶.農信社發展中間業務的路徑分析[J].中國農村金融,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