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英
摘要:本文基于經濟學中博弈論的理論基礎,分析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誠信博弈和失信就業對個人、用人單位和社會帶來的危害,最后從國家、高校、學生個人三個層面提出誠信就業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 誠信博弈
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畢業生面臨多重選擇:一是降低自身就業預期,盡快就業;二是不做改變,可能會導致自愿性失業;三是提高自身綜合實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然而,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不提高自身水平,反而通過提供假證書、修改課程成績、編造社會實踐經歷、虛夸工作能力、虛構簡歷和惡意違約等失信行為欺騙用人單位,給用人單位、學校和社會帶來不同層面的危害。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中的誠信博弈分析
所謂的博弈指的是一種互動決策,即每一行為主體的利益不僅依賴它自己的行動選擇,而且有賴于別人的行動選擇,以致它所采取的最好行動有賴于其競爭對手將選擇什么行動。本文基于博弈理論在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誠信問題分析,假設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是理性的,他們可以選擇誠信求職,也可以選擇失信求職,期望獲得超出自身水平的工作。由此,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博弈中的誠信策略有兩個:誠信就業或失信就業。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中失信的表現及違約現象分析
(一)大學生失信的主要表現。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失信的表現為兩個方面:求職簡歷的失信和簽約后的失信。求職簡歷是畢業生個人身份、學習、工作、經歷、成績及有關能力的概括集錦,也是展示自身能力和價值的重要載體,一份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高質量的個人簡歷是畢業生獲得面試的“敲門磚”。因此,有些畢業生為了引起用人單位的注意并獲得面試機會,不惜在簡歷中偽造或修改成績單、提供子虛烏有的社會實踐經歷、偽造獲獎證書等,這種個人簡歷失信表現既背離了道德底線也增加了用人單位的面試成本。用人單位在招聘中通過簡歷的篩選再去進行面試、復試,一些獲得面試的大學生因在個人簡歷中有失信行為,反而把誠信的有求職意向的學生排擠在外,這樣加大的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也造成有可能求職成功的學生喪失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的表現為簽約后失信。有部分畢業生存在的“得隴望蜀”的心態。在簽約成功后繼續尋找就業機會,一旦有更好的用人單位擬錄用就立即選擇違約,既損害的大學生的自身形象,還增加了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同時又對自己母校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下降。
(二)大學畢業生違約現象分析。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由于就業市場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情況,用人單位只能提供招聘崗位的實際要求,但無法清晰了解畢業生是否與招聘崗位匹配的相關信息,只能通過畢業生的獲獎證書、成績單、社會實踐證明來進行判斷,這就使得部分畢業生鉆空子,制造虛假信息或隱瞞自己實際情況,來獲得利益最大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畢業生在就業中符合市場化的理性人的假設,在求職中畢業生總希望獲得利益最大化,當把新單位與前一個求職單位的薪酬、提升空間對比有優勢時,畢業生就業選擇違約而去簽約新單位。但根據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只有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而簽約中存在時間成本,畢業生很難把握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改善大學生誠信就業的建議
(一)國家構建就業信息雙選平臺的誠信機制。在就業市場中用人單位為了吸引和聘用的優秀畢業生,會提供一些可信度的信息,而畢業生為了獲得高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工作會提供一下虛假或夸大的信息,正是這種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引起市場需求減少,道德風險造成市場動蕩和社會不穩。因此,建立嚴格、有效的信息雙選平臺的誠信機制可以規避一定風險。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就業信息雙選平臺,但一定要提高信息的甄別度和準入度。要求用人單位的信息與信用記錄掛鉤,一旦有虛假信息,要在信用系統有所反應,并取消招聘工作;對大學生既要進行誠信教育又要把個人的在校的成績、獲獎情況等錄入大數據庫,便于用人單位甄別,也防止畢業偽造信息。
(二)高校完善就業監督管理機制,建立有序的就業競爭機制。(1)高校要做好就業信息服務工作,通過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為學生提供高數量、質量、透明的信息,讓學生能過獲得相對完善的用人單位信心;此外,要建立畢業生就業去向公示制度,這樣會對畢業生產生約束和監督作用,也有助于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的簽約情況,避免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被動違約;最后,高校要加強誠信教育,讓誠信深入人心,并用制度規避畢業生違約風險,規定畢業生至多又一次違約機會,如要違約必須經輔導員意見、系意見和學校意見通過并在學校就業網站公示一周,方可辦理違約手續,這樣就增加了違約的成本,規避了就業中失信行為。
(2)學校建立用人信息數據庫,并與用人單位建立誠信聯盟。學校要及時通報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和簽約情況,方便有人單位有針對性的招聘人才,減少招聘成本,提高預期收益;高校還要與誠信招聘聯盟約定,凡違約畢業生在聯盟中不再有機會參與招聘。通過這樣的道德約束和價值導向,提高了招聘預期收益,也減低了違約成本。
(三)大學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力,提升職業適應力。對于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現狀,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從大學入校開始要根據所學專業和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做好職業規劃。一方面要學好專業課程,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英語、計算機證書等,全面促進自身價值的提升,增強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豐富自身的社會閱歷。大學生可以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到有關企業進行鍛煉,到創業基地參觀學習,到人才市場了解用人情況,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生存能力,還有助于大學生及早了解就業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提升職業適應力,為未來求職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