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敏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教書育人的學習方法,也用它來教育了自己成千的學生,這些學生為當時的社會做了極大貢獻,它主要強調的是學習興趣,闡明了興趣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在我們的教書實踐中,興趣確實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有大幅度提高。
關鍵詞:傳統教學;課堂豐富;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2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38
我們的傳統教學方法是課堂為教學的主陣營,教師在三尺講臺上不斷宣講課本內容、考試要求,押高考題,學生則是記錄員、聽眾,時刻記錄著這些內容,談不上什么興趣,只知道考試要考這些內容,嚴重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不利于開發學生擴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我國現階段提倡的教學理念也相差甚遠。那如何才能上好語文課呢?
一、要緊密規劃課前、課中、課后
(一)課前的準備工作要充足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上課也一樣,一堂課如果能從一開始就給學生極大的吸引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就算成功了一半。我們要用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來當作課堂的開端,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興趣,并將這種激情貫穿到課堂上來,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眼界要開闊,即平時要多注意積累豐富的課本課外知識和生活知識。將這些所見所學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來,這樣在備課時才能不發愁,也才能夠做到有精彩的開端。
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案例與資源進行整理積累,這個是需要教師長時間的實踐積累才能發揮作用的,它是一種文化底蘊,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思考,從同行那里吸取好的經驗,逐漸使自己的教案有創意,在教學實踐中才能發揮出效果,要在充分研讀教材、整合信息的基礎上,創建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與自己的學生情況結合的獨特案例。
借用一句話概括即:“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提問精粹,品讀細膩,活動充分,積累豐富。”(余映潮語)
(二)課中要流暢
精彩的課堂開端把學生帶入了教師既定的學習環境中,中間環節即課堂大部分時間為課中時間怎樣去把握,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過程也是我們傳授課堂知識最主要的環節,要充分調動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游覽。
教師的教學課中設計要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我們的傳統教學設計分著1、2、3、4這樣的操作流程,著些流程是固定模塊式的,操作起來很容易,但很多時候會出現課堂上課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連教師自己講完一堂課也不知道課堂哪里才是今天的重點,什么地方講得最好。所以我們要自然合理地分配這些時間,最好用生動的案例將各塊課堂要講的知識融合起來,課堂上也會比較流暢,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后多思
一堂課有了精彩的開頭和課中的環環相扣算是成功了75%,剩余的25%還要靠有一個精彩的課堂結尾,課堂結尾要深化本節課的課堂內容,升華主題,往往課尾也是即將下課的時間,很多學生注意力開始不集中,心已經飛向了操場或其他地方了。所以要做好課堂結尾并不簡單。需要教師壓縮課尾時間,將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及時布置。重要的議題不放在課尾。
課后作業布置要有“味道”,不能只是背誦,讀寫生字,語文課與其他課程一樣,都需要有課下作業、課后訓練,但因語文的獨特性,可以將語文的課后作業多樣化。如:我們可以將課后作業的主要內容放在學生學習知識的積累和素養的沉淀上,讓學生平時包括課上自己覺得精彩的段落、詞句、好的詩詞等都摘抄下來,并在平時多讀多用這些內容。
另外,教師要在課后做到勤寫教學反思,加深對本節課的認識,找出本節課的不足和優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寫教學反思是一名教師成長所必需的,寫教學反思沒有固定的形式,可以將自己的平時教學感受或教學體會零星地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可以是對教案的評價、教學程序的創意或課題的意見、課中的案列分析還可以是在課上沒有實施的教學方法等,將這些反思或教案都整理并保存起來,等過一段時間隨時拿出來像查閱筆記一樣,反思自己現在上課的不足,從而達到提升我們教學水平的目標。
向教學研究邁進了,也意味著我們已開始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了。
二、用激情去渲染學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
語文課堂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場所,更要通過課堂將好的思想、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及怎樣才能做好一個“人”講給學生,教育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語文課堂內容感知人世間的美好的東西,友情的真諦,親情的可貴,去辨別什么是人的虛偽,教師應將課堂演繹成一個情感交流的大舞臺,讓學生融入到我們特設的情感中來,從而達到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我們的語文文章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我國語言精華,每一篇都有其獨特的意境,教師要用自己的激情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沿著自己設計好的軌道不斷前進。教師要把全部感情融入到課文當中,要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臉部表情、幽默的語言,跟學生相關聯的生動案例及優雅的談吐、信任及鼓勵的眼神來豐富課堂的內容,努力讓學生體會到這不僅是上語文課而且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夢寐以求的知識,知道了文章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世態炎涼。用充滿激情的動作,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
綜上所述,上好語文課教師要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教案規劃,用自己的激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豐富的情感交流去引導學生到課堂上來,教師更要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不斷鉆研專業知識,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學習的特點和掌握知識的水平和能力,用多種手段將教學進行得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學到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聞紀之.呼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學教育,2000(6).
[2] 劉秀引.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小學教學參考,1999(21).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