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向茜
?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風險探究①
吉首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向茜
摘 要:互聯網金融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下催生出的新的金融運作模式,是在傳統金融行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興產業。目前互聯網金融處于發展初期,行業需要規范。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發展形式如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網絡金融銷售平臺、金融創新平臺出發,探討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其主要面臨的風險類型,為建立健全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風險 互聯網+
隨著新的現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通信技術的更新,互聯網金融已經逐步開啟金融行業的新紀元。金融行業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傳統的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為載體的形式,網絡籌資、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P2P借貸等形式的金融創新已經被推向市場。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如何把控新局面,管理金融行業風險已經是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將從傳統風險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在新的金融環境之下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重要風險。
由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滲透到各個行業之中,傳統的商業銀行已經在新紀元時代下逐步轉型。隨著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公司加入互聯網金融的行列,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的熱點之一。關于“互聯網金融”至今沒有明確的定義,如何去合理地定義“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也必須從各個角度整合定義。從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行業的區別來看,可以將互聯網金融歸納成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提供的諸如信貸、融資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的新型行業[1]。這種定義方式主要強調互聯網作為新的媒介取代了傳統銀行的地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也要從根本上與金融互聯網相對比和區別。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強調的是金融行業依托互聯網新技術,它是以金融服務本質為核心,其根本并未離開金融行業。而金融互聯網更強調的是金融行業互聯網化[2]。因此,在定義互聯網金融的含義時需要將其與金融互聯網概念區別。更好地去定義互聯網金融必須要從它的現有種類中找到共同點。互聯網金融按照不同的分類準則,其分類的方式有所不同。目前,互聯網金融業不同主要存在分類方式如圖1。

圖1 互聯網金融的分類
第一類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以及蘋果支付等;第二類是網絡借款,如人人貸、拍拍貸等;第三類是眾籌融資,如天使匯等;第四類是網絡銷售金融產品平臺,如余額寶、螞蟻金服等;第五類則是依托于網絡所發展的金融創新平臺,如普惠商務等。從這些存在的不同業態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可以定義為依托新的平臺所延伸出的新型金融服務平臺。根據現今所有學者的研究,張鑫等研究人員總結了更為全面的分類方式,主要是以兩種分類方式為主:第一類是業務支付類,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和移動平臺研發出來的如余額寶、阿里信貸等業務;第二類則是以大數據技術為推動力的托媒類,如P2P、眾籌等,主要是以擔保和融資目的為主的金融新業務。
從諸多的分類方式不難看出,互聯網金融是將傳統的交易所或者場外交易的方式發展到,以依托互聯網、移動通訊平臺技術層面的新型金融行業。從8小時經營方式擴展到24小時無間斷式的盈利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會給金融行業帶來很大的改變。例如,對于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會對其業務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智能手機的出現大大推進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消費者從刷信用卡到現在的微信支付、蘋果支付等方式。微小企業的融資也從影子銀行發展到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眾籌模式。這些新發展勢必會給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也給創新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傳統金融市場的風險主要變現為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經營風險、國家風險和關聯風險。在創新背景下,金融風險管理的難度會更高。目前根據大量的相關研究,可將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種類做以下歸納。
2.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的定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約而給另一方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評級變動或履約能力變化而導致的債務市場價值波動而引發損失的可能性[3]。信用風險是金融市場常見的一種風險,而且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傳統金融產業在借貸時會有嚴格的征信方式,雖然互聯網金融主要針對的是微小型借貸,但積少成多后也會影響整個金融業的流動性。
2.2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金融機構的三大風險之一,主要指由于操作不當引發的風險,與交易過程的系統失靈有關系。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系統無論是對于工作人員還是客戶都有可能出現因操作不當產生的風險損失。
2.3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不長,但其未來趨勢不容小覷。因此,從當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來看,滯后的法律法規的監督系統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金融創新種類形式多樣化,而其中有很多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法及時出臺,以致整個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力度,因此也是金融風險種類的一種。
2.4系統安全風險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移動技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衍生出特有的風險種類。消費者選擇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借貸等金融活動,就會出現信息泄露的隱患,面臨到信息安全的風險;在選擇利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時會遇到支付安全問題。另外,作為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會遇到黑客病毒入侵等一系列的網絡安全問題。因此,選擇新的平臺就會滋生出新的風險。
2.5其他風險
除了上述風險,互聯網金融還會存在著其他種類風險。新概念的提出勢必會經歷階段性的推進過程,在此期間民眾會因為認知等發面的偏差對此產生認知誤差。而由于互聯網金融正處于發展階段,整個行業標準尚未啟動實行,不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所以,在此期間也會出現道德標準低的一些剛起步的小公司出現欺詐行為,有的甚至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名譽。所以,方方面面都會有很多問題出現,而當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時則會引發危機形成風險[4]。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傳統的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難度加大,在這種背景下不但是要完成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還需要加強對新衍生出的風險加以防范。所以,我們必須要規范網絡安全體系,將這一平臺的安全保障做到最強最好,加強信息技術的開發,建立起一個健全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體系,注重信用風險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規等行業自律的監管系統。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所在,因此,必須將技術創新和風險管理同時抓,才能保證未來金融行業有效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鑫,徐唯燊.對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若干問題的辨析[J].財經科學,2014(09).
[2]張晶.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潛在風險與應對之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4(04).
[3]張金清.金融風險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姚國章,趙剛.互聯網金融及其風險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c)-082-02
基金項目:①吉首大學校級科研資助項目(15JD011)。
作者簡介:向茜(1988-),女,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助教,主要從事金融風險管理、國際金融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