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
【摘 要】分析高職學生在圖書館信息服務及資源利用效率上的認知與需求,根據高職學生的信息行為特點,提出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引導高職學生正確、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職學生 信息行為 圖書館 信息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030-02
當前的大學生是在網絡與社會信息快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不僅是信息時代的體驗者,而且思維活躍,對信息較敏感,且潛在的信息需求量很大。通過調查了解和分析大學生在信息行為的變化和特征,從而達到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能夠增強其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促進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大學生這個群體進行信息行為調查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調查對象與方式
(一)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研究對象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涵蓋運輸、信息、電子、建筑、汽車5個學院的大一至大三的三個年級25個專業的學生,總人數為407人,文科理科專業均有,調查問卷共發407份,實際收回400份,回收有效率達到98%。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選擇采用《大學生信息行為的調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19個問題,調查內容包括參與調查學生的范圍,學生對信息的理解、需求、動機、態度及信息獲取的渠道與方式;學生利用什么工具進行信息獲??;學生對圖書館各種資源的了解程度利用情況等。
二、調查結果
(一)獲取信息的動機、態度。通過分析400名大學生的調查問卷表明,79.25%的學生明白的信息理解含義,74.25%的學生都能加以鑒別再利用信息,65%獲取信息的動機是針對于學業需要,增長知識,用于娛樂與其他所占的比例較少。學生都能熟練地利用聊天工具進行交流、通信和組建自我信息空間。
(二)獲取信息的來源、方式、渠道。通過選擇互聯網獲取信息來源的占89.25%,選擇圖書館占48.75%,廣告形式占54.25%;而獲取信息的方式通過網絡占88.25%,選擇書籍占63.5%。顯然獲取信息的來源、渠道方式都趨向于網絡化,網絡渠道的信息資源顯然占據了目前學生獲取信息方式的首位。
(三)使用搜索引擎與網站方面。目前學生通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大網站來獲取信息資源。使用搜索引擎方面百度占91.5%、谷歌占34.75%、雅虎占14.25%,只有19.5%的學生選擇其他如必應等。經常利用的網站新浪占58.25%、網易占22%、搜狐占42.5%,其他網站占42%。
(四)利用圖書館的方式。一是在了解圖書館資源方式,選擇老師介紹占36.75%、同學推薦占52.25%、選擇圖書館網站占31.5%,自己去圖書館了解的占53.5%,所占比率最高;二是通過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館藏書目查找咨詢占61%,使用圖書館數據庫占63.75%,電子圖書下載占46.5%;三是瀏覽圖書館網站網頁了解方式,經常瀏覽的占15%,偶爾瀏覽占43.5%,不瀏覽與不懂的占41.5%。
(五)對圖書館網絡資源的熟悉程度。通過調查得知,學生在熟悉圖書館電子資源上,知道有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其他資源庫,分別占了52.25%、32.5%,23%;學生在使用圖書館數據庫也是這三種居多,而對潛在的身邊數據庫資源的使用情況方面,自己上網摸索學習使用占56%,向圖書館館員求助的占8.25%,向同學請教或相互探討占21.25%,從來不用數據庫的占14.5%。
(六)對信息檢索知識的認知情況。信息檢索的使用決定了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一是學生對信息檢索知識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僅有9%,而較了解與完全不懂得分別占了49.75%與8.25%。二是圖書館針對開展信息檢索培訓課程中調查得知,希望開設檢索課程占68.25%,無需開設檢索課程占31.75%。
三、高職學生信息行為特點
(一)對信息的認知、理解程度較高。絕大部分學生對信息的理解還是較全面的,獲取信息的動機娛樂方面較少,主觀意識都比較明確,針對獲取的信息資源,都能自我進行鑒定并使用,說明高校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檢索能力、信息判斷能力及信息利用能力。
(二)信息獲取的來源、方式、渠道趨向于網絡化。當代大學生信息需求頻率高,且多樣化,面對問題的時候一般經常需要通過獲取信息來解決問題。從調查的數據來看,“90后”大學生在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上,除了文獻資料與相互間交流及圖書館資源外,互聯網儼然是他們信息查詢和獲取的首選來源方式與渠道,網絡的便捷性與不斷更新的信息資源,與大學生要求獲取信息資源的快速、便捷、更新率高的心理需求特征相符,互聯網已經成為現在大學生獲取信息源最快捷的方法與最重要的渠道。
(三)對搜索引擎的依賴度高。網絡時代,通過搜索引擎獲取信息資源,不但信息資源多,而且信息量大,現在的“90后”大學生都具有較長的網齡,接觸網絡的時間較多。據統計,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是學生最為常用且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之一。各種網站因信息采集與處理較規范,而且信息更新快,而且這些網站給學生提供了論壇等多種服務,也是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首選渠道。
四、不足與建議
(一)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高職學生獲取信息資源基本是親自到訪圖書館,瀏覽圖書館網站網頁的比率較低,對圖書館潛在的電子資源,數據庫使用率較低,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面對網絡時代的發展,傳統的紙質圖書館服務已不再是最快捷方便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信息優勢應該發揮它的利用價值,給在校學生提供更多信息資源服務。這也說明,高校圖書館缺乏主動推送資源服務的意識,拓展圖書館資源服務的宣傳力度不夠。
2.高職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有待提高。結合調查報告,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對信息檢索相關知識是欠缺的,雖然他們具備一定的信息檢索能力,可以進行簡單的搜索,從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在如今海量的信息時代這個大環境中,他們也會經常茫然不知所措,在信息檢索時,只會簡單地使用搜索或高級搜索等常見方法,這樣比較局限,精確度也不高。對于專業技術較高的學生來說,簡單的搜索就滿足不了他們的資料需求了。由于缺乏信息檢索知識,檢索技巧了解度不深,所以不能熟練使用檢索工具。
(二)建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反映的是人搜索、鑒別、篩選、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養也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現代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培養信息時代環境下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行為能力的關鍵因素。隨著網絡化信息的增加,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獲取、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夠,加上因缺乏檢索能力而不能有效找到所需信息資源。圖書館可以定期開設檢索課程,提高學生掌握各種檢索方法的能力與技巧。同時加強對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選擇、判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的教育,讓學生在海量信息資源的選擇中,杜絕不良信息的危害。
2.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圖書館給讀者提供文獻服務的同時,也要改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針對不同階段的大學生,開設圖書館不同的服務方式,例如大一時期,做好圖書館入館教育工作,讓新進學生了解圖書館各項資源;大二時期,專業性較強,圖書館應提供其相對應方面的服務;大三階段,學生面臨著畢業論文的撰寫、各種考證等,圖書館應優化信息環境,增加電子資源服務的宣傳及采購,滿足他們對電子資源的利用與需求。
3.提高圖書館館員綜合素質能力。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推送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利用,提升館員自身的業務水平、服務水平,才能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及其他信息資源,讓學生受益終身。
五、結語
目前高校學生的信息行為無論是網絡信息行為,還是圖書館信息行為都鮮明地表明“90后”大學生的時代特征,他們的信息需求趨向于網絡化,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多樣化,但是對于在校的大學生,他們的信息行為也存在著很多缺陷。因此,我們有必要采取規范的措施,引導并幫助在校大學生及時、有效地利用優質信息資源,指導大學生對其信息行為模式的重新構建,從而樹立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心目中作為信息服務提供主體的優勢地位,讓學生把身邊的潛在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從此次大學生的信息行為調查中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在自我獲取有效信息,完成有效信息行為的過程中,作為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創造良好的信息平臺,給大學生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撐,同時為信息化校園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艷,周劍.大學生信息行為特征與圖書館入館教育辨析[J].圖書館雜志,2015(12)
[2]薛小婕,淳蛟,趙媛.試論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33)
[3]李貴成.高校信息用戶信息行為發展條件略述[J].情報探索,2010(8)
[4]李容,蔡東霞.當代大學生信息行為特征分析及教育引導[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4)
【基金項目】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行為模式重構中的策略研究”(2015-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