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想象力屬于人所特有的高級認識過程,想象力是人將頭腦中已有的客觀事物形象重新組合成某中事物新形象的過程。而兒童期是想象力發展的重要時期。
關鍵詞:摹仿;挖掘;續寫;擴寫;觀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89-01
培養想象力對打開作文思路及開發學生智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天生好奇,富于幻想,正處于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兒童的想象思維能力。
如何培養兒童的想象思維能力呢?多年來,我著重致力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想象力的培養,摹仿往往是第一步。
其實,摹仿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象”,你摹仿得越像,越說明你的再造想象能力強。摹仿的過程就是你抓住事物之間的外部和內部特點的聯系的過程。通過這種聯系,你就能逐漸認識事物之間的某些必然的聯系特征。掌握了這種方法,你就會自學地把一種事物和與之有聯系特征的另一種事物加以對比,這就是你在想象了。
二、挖掘作品中含有想象余地的部分讓學生進行想象。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首先,教材中精選的詩歌,大多圖文并茂,充滿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其次,教材中所刻畫的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耐人尋味、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凝煉生動的優美詞語都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想象力訓練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常常不失時機把含有想象余地的部分揭示出來,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想和補充。如:教學古詩《江雪》時,我讓學生擬寫一則短文:想象老翁的年齡、衣著、動作、神態、身體狀況、家境等。
三、續(擴)寫作文中想象力的訓練。
續(擴)寫作文是開發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切實加以輔導。如五年級續寫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根據提供的開頭,以《接媽媽》為題續寫。開頭是“一個夏天的傍晚,忽然刮起了大風,眼看大雨就要來臨。平平想:這正是媽媽下班的時間……”根據故事的開頭想象續寫故事的經過和結果。這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好材料。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
1、順理成章,合理想象。
文中“平平想:這正是媽媽下班的時間……”由這句話可以推想平平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非常愛媽媽,擔心媽媽被雨淋,所以下文應寫平平去接媽媽。
2、以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同一內容展開想象。
如續寫《接媽媽》一文,描寫媽媽和平平的對話時,不僅對對話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語言,連對話的時間、地點都可以不同。就時間而言,可以想象是接到媽媽的那一刻,也可以是接到媽媽后;就地點而言,可以想象是回家的途中,也可以是回家后。合理想象可以拓寬作文的思路,避免千篇一律。
3、培養逆向思維想象和創造性思維想象
“世事難料”,事物是千變萬化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需要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如上續寫一例,我啟發學生想象:假如平平沒接到媽媽,情況又將如何?根據老師創設的情景,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通過幾種不同假設情景,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感到這樣作文輕松多了。一題多作,不但寫得快,想象豐富,敘述真切,描寫感人。可見,豐富的想象可以激發寫作興趣,提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一舉多得。
四、觀察作文中想象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邊觀察邊想象的能力是觀察作文的關鍵。由于兒童知識、閱歷有限,要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必須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通過多年的教學嘗試,我覺得以下的幾種方法是可行的。其一,在觀察動、靜物時,除了憑借事物的特點(靜態、動態)展開想象外,還可引導學生運用擬人化手法進行想象。如想象觀察對象的語言、動作、活動,讓他們訴說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可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其二,觀察畫中的人物時,除引導學生想象人物之間的關系外,還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如從衣著想象年齡、職業;從表情、動作想象人物語言、活動;從外表想象內心。這樣想象可增強作品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其三,觀察一幅畫或一組畫時,可引導學生根據事物的發展進行合理想象,從一幅畫想象一個小故事;從一組畫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等。
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訓練想象力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提高學生素質,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