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慧
摘 要:要想對文章的美加以領略,就要重視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使學生學會有效閱讀,以對文章進行條分縷析,實現和文章作者的情感共鳴。此外,加強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本文就如何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加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27-01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加強閱讀教學,注重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促使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才能通過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此加以論述,以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不會將閱讀文章、讀書看作是一項任務,而是將其看作是一大樂事,才愿意參與閱讀活動,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越來越對閱讀感興趣,越來越有想要閱讀的欲望,并付之行動。這樣學生就會開始積累閱讀量,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語文知識,不斷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教學導入。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搜集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的資料,選擇趣味性的閱讀資源,在閱讀教學導入中設計閱讀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真正閱讀前通過觀察閱讀材料的題目而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和猜想,猜想文章會怎樣寫,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來的閱讀學習當中,使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都可以順著教師的思維,不斷思考和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對閱讀始終保持著期待,使學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閱讀,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范讀,也可以將領讀、默讀、輕聲讀、集體讀、分小組讀等方式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若遇到閱讀教學重點和難點,還可以將引讀、對比讀、配樂讀等方式運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自己的情感,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不會使學生感到閱讀教學枯燥無味,容易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興趣,利于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自主性,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有時為了趕教學進度,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是能省則省,總是照本宣科,照著課本和教參向學生強調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簡介,在初讀課文后,就讓學生進行分段分層,讓學生說一說每段的大意,如果學生概括不出來,教師就親自“上陣”,將每段大意和主題思想告知學生,讓學生將其所說的記在課本空白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對閱讀材料的解讀,學生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未置入自己的思想,并沒有實現對閱讀材料、作品的自主閱讀。為了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自主性,注重傳授給學生學習指導,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先將文章讀通、讀順。在指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時,要給予學生時間和機會來閱讀、理解、品味,鼓勵學生合作交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然后再適時給予學生點撥、啟發,這樣加入學生的思考利于學生更好地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注重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以促使學生學會閱讀,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傳授給學生哪些閱讀方法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1、指導學生在閱讀時養成摘記的習慣。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勾劃出來,可以將關鍵詞句勾劃出來,可以將好詞佳句摘抄在本子上,可以在閱讀后寫讀書感,這樣有助于對學生的詞匯和語文知識加以豐富,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2、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告訴學生精讀就是要仔細地、反復地閱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解和體會,全面地掌握文章的內容、中心及表達方式、寫作特點,包括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等,對文章獲得綜合認識,以達到閱讀的目的和要求。略讀時,要求學生要用比較快的速度對閱讀材料加以瀏覽,只要對閱讀材料的大概內容有所了解即可。待學生掌握了不同的閱讀方法后,他們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率,也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3、指導學生完成仿寫、續寫、改寫練習,鼓勵學生填補“空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待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后,鼓勵并指導學生完成仿寫練習,可以是仿寫句子、仿寫段落,也可以是仿寫文章。此外,有的文章的結尾屬于開放式,或者留有文章內容的空白,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續寫文章,或者改寫文章的結尾,或者填充文章的“空白”,這樣不僅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利于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要促使學生內化語言,形成他們內在的能力,就要重視加強閱讀教學,要花大力氣、狠下功夫幫助學生形成語文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加強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