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陽
摘 要:相較于城市,農村教育模式仍存在單一古板等問題,教育不受重視,設備落后破舊也導致了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語文學科中,小學識字教育是培養語文素養、塑造全能人才的根基。面對這一基礎性教學階段,革新教學模式,營造教育氛圍,構建高效的農村識字教學是必要而關鍵的。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不斷發展自我,改革創新教育模式,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淺談構建高效的農村識字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農村;識字;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70-01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教學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受傳統觀念、經濟水平等多方面的影響,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的教學模式仍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也不甚為佳。
語文是中國人的母體語言,小學時期又是孩子的啟蒙階段,身為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而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乃至整個語文教育的基礎都在于識字教育。針對農村的特殊性質,構建高效的農村識字教學是尤為必要又甚為迫切的。
一、趣味教學展現漢字風采
漢字是中國第一大發明,沒有漢字便沒有淵源流長的文化傳承,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學漢字、愛漢字。小學生的啟蒙教育甚為關鍵,教育或許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育則更會穿插于人生始終。所以,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通過教學讓孩子愛上漢字,孩子有了興趣,識字教學便容易得多了。
農村是個傳統觀念很強的地域:有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學習;有的家長即便讓孩子接受教育,學校的傳統教學方式也會讓孩子幾乎無所收獲。我們既然要革新教育,就要明白孩子最喜歡什么樣的教育。
由于年齡等因素,小學生頑皮、好動、好奇心強、記憶多為機械記憶、愛模仿,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必然低下,識字教學效果也肯定不佳。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興趣,借助孩子的超強模仿力和超高表現力,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用游戲方式表現出來,激發學生對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
比如:“找朋友”游戲,給每個孩子一張帶有一個文字的紙條,組織孩子們去尋找攜有與自己偏旁部首一樣的紙條的孩子;“捉迷藏”,農村自然場地寬闊,適合利用地理優勢,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區域放置若干物品,物品上帶有偏旁部首,孩子們自己擁有一個偏旁部首,他們需要在區域內尋找可以和自己結合構成一個完整文字的物品,規定時間內看誰找的多。如此一來,既可增強教學趣味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亦可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得到了充分展現。
二、間架結構中認字識字
農村小學的傳統教育方法不可取,決不可讓孩子硬生生的記憶文字,老師在黑板上寫文字,讓孩子反復記憶字音字形字義絕不是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1、部首偏旁記憶法。漢字擁有美麗的形體結構,美麗的方塊形體既是區別于其他文字的關鍵,亦是認字識字的秘訣。方塊文字的偏旁部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一年級會學到“田”字,那么在學習“細”“佃”字時,就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細”“佃”二字也可以對比記憶。這樣一來,認字方便、識字快速、記字牢固。
2、六書造字記憶法。漢字的產生發展都寄寓了一定的含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就是一本極好的教材。教師可備一本《說文解字》及其注解,依照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造字法,借用身邊的形象物品表示抽象文字。比如:“牛”“羊”,在學習此字的時候,可以板書其最初的象形字,再對比農村隨處可見的牛羊,讓學生們有現實感受。
三、尋求音形義三位一體
農村傳統教育注重漢字書寫,過多集中于形訓,音訓和義訓則很少受到關注。但要想真正認字識字,需要音形義三位一體,聽說讀寫相結合。
1、形訓。據研究,兒童識字后,字形的遺忘率極高。在課堂的默寫中,增減筆畫、混淆結構等字形錯誤高出音義錯誤的兩倍。因此,字形是兒童最為陌生、最不好接受的。教師要在這方面加以培養的同時要旁敲側擊,從多個角度入手彌補兒童形訓教育的缺陷。
2、音訓。注重對孩子發音的培養,借助漢語拼音教育孩子認字識字。生活中往往口語、讀字的應用要多于書面、寫字,所以孩子對于辨音更加敏感。課堂上可以鼓勵孩子站起來讀課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既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又可以著手于音訓教育,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3、義訓。掌握漢字的含義是認字識字的中心環節,也是幫助孩子理解漢字、應用漢字的關鍵步驟。僅僅知道漢字的形和義還遠遠達不到交際目的,那么漢字的一部分重要意義就不復存在。影響字義理解和漢字運用的因素在于漢字存在多音字、一字多義、復合詞等多種概念,而這又恰恰缺乏形象性。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字義,可以借助形象物體,即上文提到的造字法記憶法,通過字的來源辨析字義。
四、實踐中品悟漢字真諦
在農村小學課堂上,發現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學生認字識字渠道狹窄,識字量較低,往往需要教師逐一講解,環環講解。長此以來,學生難以構建知識網,教師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僅僅在課內教材上學習字的理論對于認字識字是不夠的,漢字運用需要實踐,漢字的學習更需要實踐所得。教師要重視漢字實踐教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漢字,在課余時間廣泛涉獵書籍知識。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而已從插畫注音本開始閱讀。教師為學生設定一個恰當的目標,蹦一蹦可以夠得著的目標,相信學生會在實踐中品悟到漢字的真諦,從實踐中探索到認字識字的規律。
五、結語
要想構建高效的農村識字教學,教師需要彌補農村設備條件匱乏的缺陷,用故事講解或者不時地提問等富含趣味性的課堂吸引小學生,充分利用偏旁部首、六書造字法引導學生在間架結構中認字識字記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教學外不可缺乏閱讀積累,音形義三位一體,強化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好的應用實踐。從兒時抓起,作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出合格的中國人。
參考文獻:
[1] 秦慧娣.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策略研究[D].寧夏大學,2013.
[2] 劉宗林.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激發[D].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