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數學課程和教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的形勢下,我本著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生動性、實效性、時代性的目的,依托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良好內部基礎和外部環境,開展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本質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27-01
隨著電子信息化的發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逐漸普及,高效的課堂教學也有了全新的技術支撐和保障。豐富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課堂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練習效率。長期以來,數學課本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教材,一直被作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來源.教學內容被固定于紙上,而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的,充滿生機活力和時代特征的數學教學素材和內容很難在教材中體現出來,這也難怪一些同學將它當作枯燥無味的代名詞。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言,學習數學時感到難懂的主要原因是脫離實際。因此,把現實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作為數學學習的載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是生活。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突破了傳統教材內容的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數學課堂從此走出嚴冬,走進了五彩繽紛的春天。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理解談一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于陶冶情操,強化審美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汁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進一步把電視所具有視聽合一功能與汁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富有感染力的人機交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感官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獲得內驅動力.從而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主動地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這一優勢,精心設計出既緊扣教材與生活,又美輪美奐有助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意識的優秀課件。
二、創設情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的投入,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開始。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困難。它以動態、直觀形象地再現了客觀事物,充分的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注意力,使之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三、有利于人機互動,復習鞏固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展為智力的一種活動。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這一環節有著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學中時常聽到有些教師對學生這樣說:”這么一點的練習都不愛做.你實在是太懶了!”其實學生不愛做練習題是有原因的.由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許多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于直接感知.用學生的話說就是枯燥、乏味、傷腦筋。這樣的習題感興趣呢?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到來不僅為我們數學課堂提供生動形象的
人機交互式練習、而且可以將教或學的信息立即反饋以幫助教學。在教學中我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這些練習圖文并茂,聲像俱佳,極富知識性、操作性與娛樂性,如“學后大檢閱”、“比一比.練一練”、“數學王國歷險記”、“我來找茬”、“想挑戰嗎?”等等……學生既可以按順序從易到難逐步練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喜好,跳過某一部分,選擇適合自己的水平練習。特別是從滿足自己的“將軍夢”就纏著老師問個不停;學習優秀的學生更是鉚足勁力爭早一步當上將軍,就這樣在快樂的游戲中,教師通過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將這種抽象難懂.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于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卻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這樣的教學,自然受到學生的歡迎與期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操作者。而在兒童的內心世界里這需求尤為地強烈。通過信息技術,我們的教師就可以靈活地駕馭課堂知識,而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我們的學生就可以主動的學習課堂知識·而不是教科書的被動承受者。計算機成為溝通學生和知識之間的橋梁,成為活色生香的活教材,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春日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