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在權
摘 要:在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校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及其輔助器材,裝配多媒體教室等,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顯得日趨重要。所以,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運用中,必然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和探討,或者說值得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38-01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和維持學走學科來自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學手段單調呆板,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造成學生學習興趣淡化甚至厭學。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手段,使之多樣化和現代化。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的,即為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服務。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更靈活地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的運用中并不是運用得越多越好,甚至不顧教學實際地濫用。我認為,在教學中至少應堅持考慮“四個需要”, 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恰到好處:
1、符合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F代心理學認為,青少年認識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現象到本質、由直觀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種內在的認知需要,而這種認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觀現象首先引發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抓住認知時機,運用得適時、適度。傳統的教法較少顧及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生被看成被動的知識灌輸對象,“滿堂灌”的現象較為常見,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交互性強,操作界面豐富活潑,而且可以產生出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學習情感,形成學習動機。如講授《圓明園毀滅》一課,在講析內部結構特點時,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形象生動、色彩逼真的動畫效果,配上悅耳的古箏樂曲和生動的解說,學生必將激情難抑,產生強烈的求知心理。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完成字詞理解的學習任務,而且有助于學生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重點的理解。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華東師大教授袁振國認為,教育需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能力為衡量教育成敗的最高標準,這是很有見地的。重不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根本區別之一,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落實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中,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中。一般認為,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課件設計的形象可感,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于問題的設項和啟發易于多樣化和綜合化,易于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這樣,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需要?,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活動應由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教與學兩類活動在時間上具有共時性,并隨時產生交互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主體性教學是讓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主動發展,這正是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無可否認,傳統教學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實踐證明,它沒有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那樣的顯著效果。因此,可以說,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性和開放性,也就是為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需要。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圖、音、文交互的特點,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巧妙的情境,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參與意識,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開放的活動環境。這當然比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優勝得多,更容易實現學生求知過程的“主動化”。
二、認識“輔助”含義,分清主次,計算機輔助教學才能恰到好處。
我們認為,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其他都是次要的。語言的魅力就在語言閱讀本身,這也是語文教材編選中充分考慮和體現的方面。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它有時候是只可“意會”的,如果在教學中過分強化聲音、圖像等媒體的作用,有可能沖擊語文教育的本體,因此,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不能“以機代人”、“以機代教”,忽視語文教學的個性。比如,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寫字等教學活動,更多的要靠學生實實在在地讀和寫,其他活動的形式都是次要的,更不能代替學生讀寫本身的具體的實踐活動過程。而且,在教學中濫用多媒體形式,甚至使電腦的機器活動代替人的思維活動,有可能會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壓抑。其次,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教育,如果過分強調“人機對話”,忽視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甚至造成隔膜,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成了單純的電腦操作員,只關注屏幕、鼠標、鍵盤,師生面對面的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大削減了,這種不協調的師生關系就會阻礙教學的順利進行。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師,或中途機器有故障,造成中途冷場,更令人掃興,興趣大減。另外,多媒體輔助教學信息量大、密度強,但運用不適當,容易造成學生疲倦,特別是由此導致的“題海戰術”等,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最后,還應提到的是,有些學?;蚪處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是為了“表演”需要,平常不用,到了公開課或優質課評比時才派上用場;或者,到了臨急之時,才匆匆忙忙去準備課件,進行操作訓練,這時往往忽視了教學實際,忽視了教學規律,注重“花架子”,注重形式,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因為,教學課件的開發應該充分考慮教學策略的應用,避免“書本或黑板”簡單搬家的現象。
當然,多媒體輔助教學畢竟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以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淺薄知識,難免有片面之詞,因而愿就此請各位教師給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