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淼
【摘要】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本文就來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興趣 情境 自主
要使語文課堂教學保有有效性,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集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方法。
一、課前準備:講故事,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組織教學,可以把學生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講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家,積累語言、積累素材、積累經驗等方面的故事,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或聊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活躍課堂氣氛,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以教師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授課語言要繪聲繪色,表情達意要準確。這樣定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匠心獨運的板書設計也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教師幽默的語言技巧,能含而不漏地啟發學生聯想,出神入化地說明問題,引發學生愉悅的心理反應,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幽默的語言會使師生關系密切,交談氣氛融洽,從而更利于課堂授課,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會印象深刻。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于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和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五、游戲調動課堂氣氛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六、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之美
朗讀是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的一種手段。課堂上,教師恰當的指導朗讀,不僅能吸引學生,還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進入情境,體會語言和文字的美,從而達到感受美的目的。
小學生喜歡用眼睛去判斷事物的美丑。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主動學習。如利用掛圖、投影等,不僅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而且使學生能直觀的欣賞到課文中的美。
教學中,給學生一些表演的機會,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表演出來,既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強化了記憶,又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七、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
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把知識發生的背景置于學生喜愛的情境中,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八、注重積累
重視知識的積累。如學習一篇課文前教師要布置學生查找資料。經常查找資料可以開拓視野,積累知識,還能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教師不能重課內、輕課外;重理解、輕積累。學生讀幾遍生字就會了,課后不去鞏固,學生是無法記住的。無論學習什么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匪淺,尤其是小學生。我們反對死記硬背,但應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知識記牢。對于那些不好理解的,也就是在社會實踐中還不了解的知識,可以用先“咽”后“消化”的方法去做。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在學生應該積累的時候,讓他們盡可能多地愉快地記下應該記住的。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探討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顧檔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實效[J],基礎教育研究, 2006(05)。
[2]李加有,開展課堂教育改革,提高語文綜合素質[J],中小學教學與教學, 2006(06)。
[3]沈慧,興趣:探討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