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玉
摘 要: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整個學校課程的靈魂,統整學校課程規劃和建設的各個要素。所謂學生核心素養,簡言之,就是經過一系列課程之后,學生所積淀形成的核心技能。課程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擁有特定的素養,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評判課程的品質應該首先看課程是否關注學生,是否為學生提供必需的素養,讓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核心素養;個性化;數學課堂
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不是只適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而是適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養,這就是“核心”的含義。那么,小學數學課程應對學生培養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呢?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有如下闡述:“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從以上的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是小學數學課程應該培養的十個核心素養。弄清楚小學數學應對學生培養的十個核心素養后,每一位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思考的是每單元中我們要關注的核心素養目標是什么,然后是每節課中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標是什么,接著在教學設計中要琢磨在哪個教學環節中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目標,要培養到什么程度。通過教學,打破了學生頭腦中固有的計算結果一定要是一個具體的數的觀念。通過教學,不僅讓學生進行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而且進行了從抽象到具體的解釋,在具體的解釋應用中,深化了對字母表示數意義和作用的理解,發展了符號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習真正發生,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開始時要有研究問題,進行探究時要異質編組,分享—對話時要面向全體,反饋鞏固時要關注差異。
一、設置問題,開啟學習
教師在三年級講授《面積的意義》,通過學習任務的設計,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習真正發生。
任務單:把一個長方形盒子的一個面畫在紙板上,得到一個長方形,你能用彩筆表示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
生1:描出的是長方形的面。
生2:描出的是長方形的周長。
探究焦點:描的邊和面哪個是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開啟了學習。
二、異質編組,進行探究
通過學習金字塔理論,我知道探究時異質編組的重要。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
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教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三、分享—對話,面向全體
我在講授四年級“路程,時間,速度”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學習單:卡車2小時行120千米,大客車3小時行210千米,哪輛車跑得快?
方法1:時間相同比路程。
方法2:路程相同比時間。
思考:1.這幾種方法有什么聯系?結合此例,你能說出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時間?什么是速度?
學生獨立思考,方法如下:
A.時間相同比路程。(1)比1小時路程;(2)比2小時路程;(3)比3小時路程。
B.路程相同比時間。
學生根據“誰跑得快”這個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然后組長組織成員分享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方法精彩紛呈。每人選一種方法分享,其余學生評價,反思,記錄,最后組長總結。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話語權,學生在合作中分享,又在合作分享中解決問題。根據學習金字塔,這樣的學習是主動學習,學生記住的分別是討論占50%,向其他人講授占90%。
四、自由進度,關注差異
在習題反饋中,我設置了學習檢測區,布置不同梯度的習題。A檔題過關,直接升級做B檔題。A檔題不過關,將接著做A檔題。A檔題仍然不過關,求助學生或教師。以此類推,這樣設計,就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讓學習真正進行。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