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娜 王海生
【摘要】“自主學習”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學習理念。本文以“自主學習”為基點,從“校本”實際出發,探討了如何創設和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校本網絡翻譯課程自主學習環境,通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適應學科發展需求,培養職業人才。
【關鍵詞】校本 翻譯 自主學習
一、校本網絡翻譯課程
校本網絡翻譯課程是根據“校本課程”的理念,對傳統的翻譯課程進行的“校本”開發和模式變革,目的是為了更適應學生學情、更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該課程以網絡為依托,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完成的課程形式,有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教師對翻譯理論、翻譯技巧等知識的理論講解,一部分是學生對相關技巧知識的內化吸收和實踐練習。該課程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形式,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主,通過線上線下教師的指導和監督完成學習任務。在理論知識環節,學生不但可以習得授課教師的講授內容,還可以通過網絡拓展相關知識,通過多元評估方式檢測學習內容。基于網絡的校本翻譯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化學習平臺,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實踐練習環節,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自行選擇相應學習板塊,自行調整學習進度。通過自我練習、小組協作、團隊合作等多種翻譯形式強化學生的翻譯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轉型發展的形勢下,校本網絡翻譯課程不但推進了英語專業的教學改革,還貼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識別能力、自我組織和規劃能力以及職業競爭能力。
二、校本網絡翻譯課程自主學習環境的有效構建
自主學習環境是為自主學習的開展而建,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有效實施則依賴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可以說,校本網絡翻譯課程和自主學習環境相互促進相互構建。自主學習環境的構建必須以學習者主動、積極、超越性的學習活動為依據,而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教學效果則以學生自主學習評估的信度和效度為依據,因此從課程需要和學習環境出發,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自主學習環境創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翻譯自主學習策略的導入。校本網絡翻譯課程是網絡課程、也是自主學習課程,網絡環境下,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越強,自主學習的過程就越完整,效果也就越好。在課程之初教師起主導作用,有必要通過線上或者線下對學生介紹必要的自主學習策略,幫助學生適應非傳統翻譯課堂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策略的引入有助于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理解,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焦慮,保持學習熱情和動力。學習策略得當有助于促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同時翻譯課程的性質也決定了它與其他課程的不同,教師應該針對翻譯課程的特點積極引入翻譯自主學習策略,明確學習目標、解決翻譯理論學習和翻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翻譯能力,通過對翻譯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培養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翻譯的意識,培養學生使用相應翻譯自主學習策略的意識,靈活運用各種學習策略。
2.翻譯自主學習內容的導向。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學習內容是課程的核心靈魂,要以學生為中心,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考試需求以及就業方向,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翻譯教學。理論環節自主學習的內容不僅要涵蓋書本知識,也要挖掘更多的網絡資源拓展與翻譯有關的課外知識,注重知識的更新,讓翻譯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朝著職業化方向發展。在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實踐練習中,自主學習的內容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庫的功能實現翻譯技能的專業化、多元化、職業化,把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廣度與深度結合起來,實現相關專業與翻譯專業之間的復合、交融與滲透,培養符合市場要求的翻譯人員。校本網絡翻譯課程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整體都屬于自主學習,但課上的自主學習受時間限制,課程內容也不能忽視網絡課程之外的自主學習內容。
3.翻譯自主學習評估的導出。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評估是檢驗課程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評估形式包括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翻譯能力的提升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門課程的評估形式更側重于形成性評估而不是終結性評估,這更有助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調控學生學習路徑。評估的形式應該多維度,不但要考核學生對翻譯知識的習得,還要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的運用的學習策略、掌握的翻譯技能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合作精神等。教師和學生都是評估的主體,多主體的交互式評估、同主體的互相評估,都有利于翻譯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方法改革。教師通過評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校本網絡翻譯課程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學生在評估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參與意識,總結知識、發現問題,調整自主學習策略,培養自我監控能力、自我評估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三、結語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復雜、漸進的過程,校本網絡翻譯課程旨在通過自主學習構建學生的翻譯知識體系,提高翻譯實踐水平,發展職業綜合能力。網絡自主學習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資源、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節奏等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權,有利于課程資源開發、理論習得、實踐拓展和自我評估,從而提高學生翻譯實踐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衛娜.轉型發展形勢下地方高校英語專業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2).
【基金項目】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本科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展形勢 下的英語專業校本課程開發研究”;2015年通化師范學院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外語翻譯教學中創設自主學習環境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