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宏 荀曉東 魯青妮 李燦洋
摘 要 20世紀60年代,隨著環境危機的頻繁發生,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預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提出了“與其在環境問題出現后治理,不如在未出現前就預防”的觀點[1]。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則對于預防和控制環境風險,合理分散環境損害,并及時救濟污染受害者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該制度在我國還處于初步實踐階段,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探討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一、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概念
根據保險法基本原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基于環境污染賠償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它是以排污單位發生的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在這種機制中,排污單位作為投保人,向保險公司預先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費;保險公司則依據約定收取保險費,并承擔賠償責任,即對于排污單位的事故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害,直接向第三人賠償或者支付保險金[2]。在此機制下可以使環境污染受害者獲得應有的損害賠償、分散排污企業的環境污染責任,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從而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二、制約因素
(一)企業投保意愿不高
在我國,企業環境污染責任意識還很薄弱,多數中小企業經濟效益不佳,因此投保積極性不高。同時環境污染事故具有突發性、潛伏性、復雜性等特點使該險種承保范圍不明確,不能有效地轉移企業風險,賠償受害者損失。其次,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巨大,保險公司賠付壓力大,風險難以分擔。
(二)承保范圍狹窄
目前,我國大多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呈現出承保范圍狹窄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只承保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這是因為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性質決定的,其不具有潛伏期,在環境污染評估測定方面所需的技術要求較低,責任賠償范圍界定較為清晰,所以在出險以后,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比較容易進行。但是我國的環境污染事件多是經過逐年累積而發生的,一旦爆發,就會對環境以及民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若危害性極大的累積性環境污染事故不能被列入承保范圍之內,那么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進行也不能達到有效治理環境污染的目的。
(三)第三方專業技術評估機構發展緩慢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順利投入市場離不開保險公司的險種創新,費率厘定,條款設計等。這一系列的過程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若保險公司嘗試通過建立專門的有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小組,這對其經營成本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可有效地解決保險公司技術力量欠缺的問題,通過運用自身技術能力,為保險公司提供全面客觀的風險評估結果,對企業進行定期檢查以降低、消除環境污染隱患。但是目前我國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第三方專業技術評估機構仍處于起步階段。
三、對策建議
(一)采取鼓勵企業自愿投保與強制高污染企業投保相結合的保險方式
我國近年來環境污染事故頻頻發生,不少中小企業經濟效益不佳,可能其污染環境造成的后果并不是很嚴重,其完全可以自行賠付,如果采用強制責任保險會增加他們的生產經營成本,使其經濟效益更低,甚至破產,這樣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如果完全采用自愿保險的方式必定會有很多受害者的損失得不到賠償,被損害的環境也無法修復。根據我國現階段狀況,應鼓勵企業自愿投保,但對存在重大環境風險的行業及企業必須實行強制責任保險,以避免高污染者不投保或者保險公司拒絕承保,由此可以保障受害人可以有效獲得合理賠償。最后再逐步推行全部強制責任保險。
(二)明確保險承保范圍:以突發性污染事故為主,非突發性染事故為輔
實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目的在于分擔風險,保護受害者,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如果范圍過窄,對企業的風險轉移小,賠付率低,保費過高則會影響企業投保積極性;如果范圍過寬,結合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處于初步實踐的現狀,其不容易面面俱到,保險公司的壓力過大,不利于該險種的推廣實施。
但環境污染損害具有潛伏性,且環境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種污染物的排放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會慢慢地蓄積起來,最終導致損害的發生。因此,對潛伏性的環境污染事故給予保險也是客觀需要的。
(三)保險公司完善環境污染責任強制險及再保險機制,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再保險也稱分保,是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分保合同,將其所承保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投保的行為。由于業務量的計算不包括分保費,保險公司可以在不增加資本額的情況下通過再保險增加業務量,擴大承保范圍。再保險通過控制風險責任使保險經營得以穩定,再保險具有控制責任的特性,可使保險人通過分保使自己的賠付率維持在某一水平之下,所以準備拓展新業務的保險公司可以放下顧慮,積極運作。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成各保險公司聯合承保,建立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激勵機制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我國剛剛起步,經營方式未成熟,且經營風險遠遠高于其他商業保險,因此它的發展需要保險機構的專門化及各級政府的扶持。
一是建立保險公司與環保機構的協作機制,環保機構為保險公司提供專業的產品設計、環境風險評估、環境污染損失評價等咨詢服務,保險公司協助或者代理環保機構為投保人提供風險管理服務促使各保險公司聯合承保。二是對于參保企業,要在稅收優惠、信貸支持、上市審核等方面給予激勵,還可以考慮在此項保險的保費補貼方面提供一定支持[3]。
四、結語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目標是控制環境事故不發生,把保險的風險管理方法與環境管理相結合,通過第三方的風險管理與服務的實施,最大限度降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概率,降低環境風險,保障環境安全。參險后,保險公司也會要求企業在投保同時完善防范措施,這在一定程度能夠促進企業自身風險的管控因此,應加快建立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以期實現企業、保險公司、社會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環境法概要》,北京,程正康,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
[2]《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規匯編》,北京,別濤編著,法律出版社,2014.5
[3]《時代金融》,呼應:“促進我國綠色保險發展的幾點思考”,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