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
摘 要:小學語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而人文思想的培養來源于人文教育,因此小學語文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尤為重要。文本從人文及語文的人文教育性出發,闡述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定位,并提出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的幾點見解。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小學語文;人文教育
一、人文及語文的人文教育性
在我國《辭?!分性缫褜θ宋母拍钣忻鞔_闡述,即“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包括落后和先進兩種現象,本文所提到的人文教育或人文素養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優秀的、健康的價值觀和規范。我們可以將“人文思想”隱喻為精神文明,是一種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操等應該符合人類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倡導人們對自由、平等,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
人文素養是近年來教育系統所抓的重點,強調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用人文精神教化天下,讓學生從小懂得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等人文精神,學會重感受、重體驗、重合作等人文方法,將我國5000多年的文化和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必須要有一種特有的人文精神,如愛國、愛家、努力、拼搏的精神,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先進的文化和精神作支撐,不打自垮。因此,從小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孩子的人文精神,樹立高尚的品德,能夠促進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定位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小學語文注重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和熟知能力,如今通過新課標的改革,強調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加強對語文的人文教育。中國的詩詞意境清新、富有哲理、韻律優美、語言生動,是我國璀璨文化中的瑰寶,是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在新課標中,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要學會150首的詩詞,可見古詩詞在人文教育一種占有重要的地位,希望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將這種人文精神傳承下去。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和思維方式所決定。小學處于對世界的認識階段,孩子的形象思維要勝于抽象思維,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表象而進行發散思維,因此這個階段,比較適合讀天真、樸實、趣味性的古詩詞,如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就富有天真和童趣,全市大概描寫了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語言流暢、清新活潑,頗帶生活的情趣。當學生讀到這首詩時,很容易從詩的字里行間理解詩的意思,感受小兒垂釣的氛圍,領會詩的意境。
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析
1.背景知識感受人文關懷
我國古詩詞的意境優美,每位詩人或詞人的寫作手法不同,所呈現的文字有所差異。在學習古詩詞時,老師會對詩詞作者、寫作背景和詩詞的題材作介紹,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作者的寫作背景更好的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古詩詞的創作所包含了作者對人生或者社會的感悟,如果學生能夠在詩人的寫作背景中了解到詩人的情懷和當時的境遇,那么將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人文教育也達到了目的。如李白的《贈汪倫》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廣為流傳,表現出作者與友人之間真摯情誼,學生在讀到這首詩時,會更加珍惜身邊的友誼。
2.文字傳達中國歷史文化
《新課標》是對小學課程的進一步深化和改革,從課程性質、課改思路、內容標準等多方面分析,不難發現小學語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僅僅是識字能力,最重要的是從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中了解到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唐詩宋詞廣為流傳,熟讀唐詩宋詞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唐宋文化,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種思想感情就是文中強調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它需要一輩又一輩的學生們在學習中繼承,因此新課標的改革更具有現實意義。事實證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將中國傳統的文化和現代化的教育結合起來,去其糟泊,取其精華,能夠將中國最優秀的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孔子學院的建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3.詩詞朗誦熏陶人文情感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是將識字、朗誦、寫作等放在首要位置,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但一些同學把書讀完后卻不理解書中文章表達的意思,說明學生在感受人文精神和文化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古詩詞是具有韻律的一種古代文學,古人在朗誦詩詞時是以“唱”的方式表達出心中的感情,詩詞本身的意境是能夠陶冶詩人自己的,結合詩人的寫作背景,在教師詳細的介紹后,學生在朗誦詩詞時更能夠明白詩詞的含義,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也是對學生的熏陶。如駱賓王七歲時做的詩《詠鵝》成為絕唱,成為很多學生時代第一首學習的詩,且記憶尤深,這是因為這首富有童趣的詩伴隨著很多人的兒童生活。
4.詩詞鑒賞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并非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它是一個人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體現,小學語文階段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主要起到幾個作用:通過對古詩詞的鑒賞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通過對詩人或詞人寫作背景的介紹,加深對詩詞意境的理解;通過對詩詞鑒賞和作者思想的分析,從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小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他們的思想和人文素養,決定了我國以后的國民素質,若想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博得一席之位,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將中國傳統的、悠久的、精湛的、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中國的詩詞歷史悠久,意境清新、富有哲理、韻律優美、語言生動,是我國文化的魁寶。通過詩人或詞人的寫作背景感受人文關懷,字里行間傳遞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學生通過詩詞朗誦能夠熏陶其人文情感,并通過詩詞鑒賞培養其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鄢小燕,陸學藝.論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 教育與職業.2012,3(6):50-64.
[2]余世英,王蕾.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理念的探討[J].教育觀察.2014,5(1):75-79.
[3]明均仁,林芹芳.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應滲入人文教育[J].教育教學建設.2013,5(6):23-27.
[4]甘素江,王登龍.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3(8):69-70.
[5]謝春枝,?,F云.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3,28(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