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振
摘 要:物質微粒觀作為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不僅是化學學科內容中的基礎觀念。同時也是化學學科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合理地培養化學教學中學生的物質微粒觀。是目前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物質微粒觀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提出從微觀角度來認識與考察物質世界。最終歸納出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化學教學;物質微粒觀;教學策略
化學作為一門從分子、原子水平進行物質研究的學科,其教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對物質的微觀認識,從而逐漸形成一個對物質的深刻了解。由于物質微粒觀貫穿了整個化學教學當中,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化學課程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途徑,在教育方式上就需要做到一定的創新,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從微觀角度去認識和考察物質世界,因此培養學生的物質微粒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物質微粒觀的重要意義
我國教育部在2013年推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里面就明確了其教學宗旨,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將物質微粒觀的培養作為一個重點闡述。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物質微粒觀能夠更好的落實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度。在其以后化學課程的學習中有著重要意義。物質微粒觀作為化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其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正確的認識物質的組織以及相關化學變化等等,最終實現學生形成一個保持辯證、提高探索欲望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物質微粒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順利學習化學,探索世界的奧妙。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對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培養相反的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保證了整個師資隊伍的專業化。使教師隊伍能夠適應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二、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具體策略
化學教學中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培養是一個從微觀的角度去培養學生的全新的對世界的認識,和學生原來所有的宏觀方面認識物質有一定的區別,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模型和認識,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制定嚴格、可行的教學計劃,制定出相應的具體策略來保證學生物質微粒觀能夠順利建立和培養,具體來說。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來對學生進行培養:
1.制定分階段的教學計劃。和其他所有的教學活動一樣,化學教學在實踐階段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由于對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就需要學生能夠領悟到最基礎層次的物質微粒觀。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時應該先從培養學生的微觀視角作出基礎,讓學生養成一個思考化學問題從微觀角度出發的習慣,而不是原有的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解讀。例如構成物質的粒子是極其微小的,在后續的學習階段則將培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認識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個方面,例如微粒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微觀粒子在大量聚集時形成宏觀物質,通過這種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學計戈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個對物質微粒觀由淺到深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切記冒進。
2.展現化學知識的動態化。教師在進行學生物質微粒觀的培養的過程中,其最高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宏觀了解微觀的一種動態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現象本質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一旦學生能夠將這種轉換做到一個更快速更清楚的認識,學生就能夠更好的進行后續的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讓學生理解和認識現象和本質之間的關系。
例如,學生在最初撼確蟲化學知識的階段,對部分比較抽象的知識點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能量的變化闡述出來,幫助學生從分子、原子的基礎上了解微粒運動,具體而言學生在學習“煙”“霧”“煙霧”三者之間的區別時,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述之所以會產生這三種現象,是因為在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中能量發生變化導致其中的微粒運動加速,固體小顆粒的聚集形成煙,液體小顆粒的具體形成霧,煙霧是固體小顆粒與液體小顆粒的混合,只要了解微粒在聚集之后其物質狀態屬于哪種,學生就從微粒的本質上了解了三種現象的區別。
3.做好課堂教學有效引導。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若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則學生對微粒觀的培養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要堅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題這一理念,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習和認識。利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進入到更加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借助己經掌握的知識點去解決問題,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了能夠做好更好的引導,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教學法,達到教學目的。首先,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保證問題的連續性,換言之就是設計的問題能夠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因此還需要考慮到問題的層次性,在問題難度遞增的情況下保證其問題涉及到學生己經積累的知識點和當下的學習進度,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新知識。其次,問題的設計要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啟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向學生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的反思。最后,教師問題的設計需要在符合學生目前知識的基礎上保證普遍適應性。
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物質微粒觀,教師需要將知識點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作為教學活動中的示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最好是能夠站在學生視角用更加簡單的方式,以一種簡單、直觀和有效的方式來展現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學生己有的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物質微粒觀,而不是從教室自己的想當然的角度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例如,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尋找到相關課件直觀展示出電流的形成的過程,利用生動活潑的課件將原電池的內容展示出來,通過直觀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原電池形成的條件等。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將直觀展示與微觀角度兩醬結合幫助學生在了解宏觀現象的同時有效培養其物質微粒觀。
三、結語
總而言之,物質微粒觀是滲透在化學教學整個過程當中的,教師需要在認識到物質微粒觀的培養對學生學習化學有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對物質微粒觀從粗淺到深刻的認識,更好的學習化學,同時為幫助我國進一步推行新課程改革也有一定積極意義。若學生能夠順利的對化學教學活動中物質微粒觀的培養取得成功,那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則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