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張 煒,韓師洪,楊勝偉,盧寶安(天津市北辰區(qū)種植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天津300400)
?
不同類型山藥品種的引種報告
劉 穎,張 煒,韓師洪,楊勝偉,盧寶安
(天津市北辰區(qū)種植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天津300400)
摘要:連續(xù)3年引進種植不同的山藥品種,調查其生長特性與產量。經(jīng)綜合比較,篩選出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勢品種九金黃、麻山藥;特色品種紫山藥。
關鍵詞:山藥;品種;比較
1.1 材 料
供試品種為九金黃、麻山藥、紫山藥、鐵棍山藥、大和長芋、無架雙胞6個,分別從山東、河北、浙江、河南、日本、江蘇引進。本試驗安排在北辰區(qū)岔房子村,試驗田前茬為冬閑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壤為沙壤土質,肥力中等。
1.2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3.35 m2,四周設保護行。每小區(qū)種植2行。
1.3 田間管理
1.3.1 栽 植
在正常播期前15~20 d,塊莖切割成15~20 cm的小段,置于溫床或冷床中催芽。栽培前先除去假壟,在溝中心開10 cm深的溝,將栽子平放在溝中,栽子的芽要朝同一個方向,株距一般為25 cm左右。栽好后覆土10 cm成壟,壟高20 cm左右兩邊用腳踩實。
1.3.2 搭 架
苗高至25 cm時,用竹篙、鐵絲、尼龍網(wǎng)搭一牢固的“人”字形三角支架,架高1.5~2 m,然后引蔓上架以利通氣透光。11月上旬收獲。生育期大約180 d。
1.3.3 施 肥
山藥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每667 m2底施腐熟的有機肥2 000 kg,尿素10 kg,磷酸二銨15 kg,硫酸鉀20 kg。6月20日第一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667 m2施尿素5 kg,促地上部莖葉生長;8月15日進行第二次追肥以鉀肥為主,畝施硫酸鉀15 kg,促地下部塊莖膨大生長。
1.3.4 調查方法
每品種在一個重復隨機抽取20株進行測定。其它管理措施和測定方法按區(qū)試試驗有關規(guī)定進行。
2.1 不同品種的田間出苗率與地上部營養(yǎng)生長情況調查比較

表1 不同山藥品種的田間出苗率和地上部營養(yǎng)生長停止時間
所有試驗品種均于4月25日完成種植。種植30 d后,九金黃、麻山藥、無架雙胞的田間出苗率均達到了90%以上,而且比較整齊一致,尤其以九金黃的出苗最快。而大和長芋和紫山藥出苗比較慢,田間出苗率低于60%。紫山藥和大和長芋于8月上中旬形成葉幕,地上部營養(yǎng)生長在9月中下旬停止;而其它山藥品種的葉幕形成集中在7月上中旬,在8月上旬基本停止了營養(yǎng)生長,比大和長芋和紫山藥提前1個多月(表1)。生育期最長的為紫山藥和大和長芋;九金黃和無架雙胞出苗最快,紫山藥和大和長芋出苗較慢。
2.2 地上與地下部的不同產量調查比較
地上部的生物學產量(莖蔓和零余子):麻山藥產量最高,為662 g?株-1;九金黃、紫山藥、大和長芋沒有零余子,但莖曼相對較重,這三個品種總體生物學產量差異不大,九金黃和紫山藥的地上部莖蔓產量最高在500 g?株-1上下;鐵棍山藥、無架雙胞的莖曼較細小,包括零余子在內,總體地上部生物學產量最低,不足400 g?株-1;除去零余子,鐵棍山藥最低286 g?株-1;麻山藥的零余子產量最高,達251 g?株-1,其次為鐵棍山藥、無架雙胞。
地下部塊莖產量:九金黃最高,為1 720 g?株-1;其次為麻山藥1 183 g?株-1;鐵棍山藥和大和長芋塊莖產量偏低,分別為523 g?株-1和506 g?株-1,產量高低依次為九金黃> 麻山藥>無架雙胞>紫山藥>鐵棍山藥>大和長芋;各品種塊莖產量及每667 m2產量見表2。

表2 不同山藥品種地上部生物學產量及地下部塊莖產量比較
經(jīng)過對6個不同類型山藥品種的綜合性狀及市場認可度的比較,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品種為:麻山藥、九金黃可作為優(yōu)良品種推廣種植;紫山藥可以作為特色山藥品種開發(fā)利用;而鐵棍山藥可作為搭配品種,豐富山藥品種結構,有利開拓市場。
文章編號:1002-0659(2016)02-0041-02
中圖分類號:S632.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簡介:主要劉穎(1976-),女,農藝師,主要從事種植業(yè)發(fā)展服務工作。E-mail:tjbctf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