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摘 要:在生物課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學好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積極參與實驗活動,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作者通過教學實踐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創新精神
在新的初中生物課標,要求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打牢創新的基礎,通過參與實踐實驗活動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提高生物學習動力,培養創新精神
要在初中生物課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了對生物課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才能在日常的學習實踐中逐步養成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教師就要在生物課的教學中,創設有利于學生探索創新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例如,在學習植物花的結構這部分內容時,創設和運用有趣的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園藝博覽會的花卉展覽的視頻,讓學生們觀看到多種多樣植物的花卉,增強學生對花卉的喜愛和興趣。讓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的花進行細心觀察,或者在全班選舉最美的花朵進行展示。之后讓學生把所有花朵進行比較,看一看各種各樣花朵的結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植物的花的結構應該有哪幾部分?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等問題。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對花的結構的驗證活動,變成了對花的結構的觀察、研究和探索活動。此時,教師可以再給學生安排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收集有關花的資料或制作標本,進一步加深和拓展對花的認識。通過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生物興趣,使他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知識,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加強基本知識學習,打牢創新基礎
創新的基礎是知識,在生物課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生物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樣才能打牢創新的基礎。通過許多科學家的成功事例表明,一個人要取得創造性的成果就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如,在生物課的學習中要經常使用顯微鏡,在全面了解了顯微鏡的結構和操作方法之后,才能在實驗操作中找出更快捷方便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改進顯微鏡的使用建議。如果學生連顯微鏡的使用操作方法都不會,也就是學生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又何談創新,即使進行一些創新也是低水平的創新。進行生物課教學不能要把學生的知識學習局限于課本之內,這樣就使學生的視野受到限制,學生的創新能力產生的根基就會受到削弱。因此,教師進行生物學教學,必須要讓學生的知識學習超越教材,要能夠從生物課內向課外世界延伸,甚至要向其他學科延伸拓展,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以增強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需要廣泛地從閱讀中汲取知識,從實踐中認識自然和社會,進行廣博的知識素養積累。特別是在各自然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相互推動發展的當今趨勢下,豐富拓展學生的綜合知識面,全面提高生物基礎知識和生物實驗探究的基本技能,才能打牢學生創新發展的基礎。
三、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技能
由于生物課的實驗性比較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就要高度重視生物課實驗教學的作用。由于生物課實驗性比較強,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于動手的好習慣。在充分掌握生物課的內容后,讓學生把課本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在生物課本中,特別注重對生物課進行探究性實驗,從而有效提高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動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設計的生物實驗方案加以指導,使學生在做生物實驗的過程,真正領悟生物科學探究的奧秘,在生物探究實驗中掌握方法技能。在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將所學生物知識和技能進行遷移到生物實驗操作中,就要注重發揮學生在實驗設計中的作用,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內容和操作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探究創新技能。例如,在實驗中鼓勵學生自主制作實驗標本、制作生物實驗的模型等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實驗內容,敢于挑戰經典實驗。例如,在進行“觀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動”實驗時,如果按照課本方法進行實驗,常會碰到小魚跳動問題,為提高觀察效果,學生將魚尾鰭割下,將魚尾鰭沾些水,再用手按著魚尾鰭放在通光孔上觀察,由于鰭上有水,其伸展性較好,血流非常明顯,觀察效果也很好。
四、注重自主探究學習,提升創新能力
人們常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初中生物課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以問題和疑問為導向進行學習。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要敢于質疑、敢于對課本知識提出疑問。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能激發學生去探究問題的熱情和動力,有了疑問也就有了創新思維的起始點,有了疑問才有創新的動力。教師在生物課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標要求,設置教學疑問,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還要采用各種方法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或經典知識大膽質疑,從而引導學生去進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了蒸騰作用的原理后,教師可以引導啟發學生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為什么植物能在夏天炎熱中午不能被曬死?為什么大樹底下好乘涼?為什么森林能夠調節自然界的氣候?為什么在植物的蒸騰作用中水卻是往植物的高處流動?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經常組織學生共同探討有關內容或疑問,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相互受到啟發。例如,在討論中有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森林附近經常下雨?學生在探究答案過程中,能有力促進學生思維創新能力。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愛好和興趣,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從實踐實驗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于玲.初中生物新課程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王麗娜.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D].蘇州大學,2012.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