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平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實際的基礎教育教學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清醒的認識到,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學體系與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存在諸多不相適應的問題,在高校音樂學科的教學中也是如此,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教學效率低下或是無效教學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本文將對高校音樂傳統教學創新及發展方向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提升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 教學創新 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許多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于現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而使我國的教育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音樂課堂教學也顯得生機勃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加強教學實踐活動,多次觀摩相關的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音樂課堂教學,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然而,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課堂氛圍依然是單調枯燥、繁瑣而壓抑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狀態低迷,缺乏一定的主動學習精神與創造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缺乏張揚的個性精神與活力,學生沒有獲得學習愉悅感,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無法獲得真正的提高。
一.高校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對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發現高校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在當前的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流于形式,缺乏音樂學習的審美情感體驗與表現。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時,缺乏有效引導學生聆聽音樂、進行情感體驗、品味與模仿、創造等方法,導致學生無法發現其中的藝術價值。例如,部分音樂和藝術作品,要經過反復的聆聽與觀察,并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才能促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發現該作品的藝術價值,作品中的審美意蘊、藝術表現等,才能獲得藝術靈感與審美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盡管教師已經做了精心的課前設計,而且增加了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學是由于其教學節奏過于平緩,缺乏一定的起伏變化幅度,而且部分教師過分依賴于多媒體技術,導致音樂課堂教學缺乏一定的師生互動與情感交流。
二.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創新對策分析
(一)有效營造教學情境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學會遵循音樂本質,遵循音樂規律。在高校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聽音樂的氛圍,通過反復的聽覺訓練,使學生對該音樂產生熟悉感與共鳴性,提升音樂情趣。例如,教師在教授《木瓜恰恰恰》一課時,教學過程可設計如下:感受體驗。教師可先放給學生聽,然后提問該首歌的情緒特點與最讓學生印象深刻之處,并請學生回答問題;隨后,教師可讓學生的 x中加入喜歡的動作,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唱歌曲。教師要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跟著一起練唱,并引導學生發現這首歌曲的其他演唱形式。拓展。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拓展,例如教授學生學習吉他的流行奏法—空氣彈奏法,或是在歌曲中加入一些肢體伴奏。④小結。對本課的有關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總結,并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強化其記憶的同時,使其養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同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予以增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充分體現出音樂審美性和信息合理性,例如,在教授《我是小小音樂家》時,教師可以將學習歌曲作為基礎、以感受該課的旋律線條來貫穿教學的始終,從而提高其對音樂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二)大力開展有效性教學
在高校音樂課堂中運用有效性教學,對提高高校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首先,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教師經過精心準備,能夠有效的調控課堂氛圍,使學生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師講授的內容上,使課堂氛圍顯得安靜而和諧。例如,在教授歌唱時,教師通過自身的指揮,能夠讓學生注意到歌唱的起始、停頓與結束,高度集中注意力,統一歌唱步調,從而使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變得默契,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注意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提高運用體態的律動來培養學生的聽覺,把運動與聲音給人的感覺進行內化,幫助學生注意并記憶該感覺,對已有的感覺加以補充、完善,使學生能夠快速感知、記憶,產生音樂上的共鳴感。再次,能夠進一步增強其音樂感知力。有效性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語言的認識程度,加深其理解程度。教師通過體態的律動能夠吸引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全身心投入,使其熱愛音樂,學會體驗情感。在高校音樂課堂中運用有效性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其音樂表現力,從而有效提升其音樂素養。除此之外,教學有效性的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使其專業素養得以不斷提升。
(三)在教學內容上尋求突破
高校音樂教學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根據學分和相關課程要求進行教學,生硬刻板,單一乏味,教師應該要尋求改變,例如在講流行音樂的時候,可以講周杰倫,播放一些他的流行歌曲或是讓老師、學生自己唱這些歌曲,找一些關于他的視頻資料,流行音樂在他的音樂歷程中是怎么開始、怎么發展又怎么到達巔峰的,通過舉這些鮮活有趣的例子,學生可能會喜歡上他的歌曲,或者是愛上流行音樂,真切感受到流行音樂的魅力,課下或許還會自己找更多的關于流行音樂的歌曲或素材,主動去學習和探索發現,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流行音樂這一概念,比生搬硬套知識點來的快很多,效率還更高,掌握更牢。還可以由流行音樂延伸到搖滾音樂、美聲音樂等,通過相互比較,可以更好地掌握流行樂,順便也掌握了其他幾種類型的音樂,從內容上突破,不僅學的更全面,還可以拓展思維發展創新教育。
結束語
高校音樂教學是學生學好音樂的關鍵階段,不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音樂能力的實際應用都離不開這一階段的教學,可見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地位和肩負著的神圣重大使命。而做好高校音樂教學離不開發展創新教育,創新是一種潛意識,創新是能力,創新是革故鼎新、發展進步的前提。發展創新教育,音樂教學才會順應時代潮流,培養音樂人才,高校音樂教學才能再進一步、更進一步、步步高升,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楊莉.高校音樂傳統教學創新及發展方向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153-155.
[2]中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專家筆談[J]. 音樂研究,2011, 02:6-26.
[3]張君仁,王冰. 中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研究綜述[J].音樂研究,2011,02:27-38.